而此时,与宋友山去看了沤肥法子,以及田间作物的农官也是满脸兴奋的匆匆寻了回来。
周煜无需再询问他们的发现,他与宋芷招呼一声后,随后便领着人匆匆离开。
宋族长在周煜走后,也告辞离开。
热闹的农家小院,重新归于宁静,宋芷则重新坐到树下继续忙碌着方才未完成的事情。
她预备再多做一个黑板,到时候就挂在树上供给孩子们练字、演算。
另一边,待到周煜回到县衙,便一头扎进了公房忙碌起来。
他先是回应了陛下送抵水泥的要求,随后继续阐述自己的想法,即铺设直通边关的水泥路。
如此将来不论是南北沟通联系,还是战事物资输送都会大大的提高效率。
考虑到国库空虚,他还将先前宋芷提议先从民间筹集资金后分利模式上书了上去。
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其他的资金来源渠道,其中一项便是向寺庙与道观发起募捐倡议。
目前,寺庙与道观的收入来源颇为丰富,除了信徒们的慷慨捐赠,一些香火鼎盛的庙宇还拥有相当数量的田地及私有财产。
与世俗百姓不同,僧侣与道士所拥有的田产享有免税特权,因而一些香火旺的庙宇财力可是很雄厚的。
此外,铺设道路是一项惠及万民的善举,与寺庙、道观所倡导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教义不谋而合。
即便筹集不到多少钱帛,便是让他们将去寺庙的道路修一修,这也能带动不少收益。
周煜深思熟虑后,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几页纸张,详尽地阐述了各种筹资方案及其实施的可行性。
在文末,他特别提及了小河子村的水泥方子呈与陛下。
陛下铺路的同时还可充盈国库,若是筹划得当,监督管控有力,这未必不是一条充盈国库的法子。
他的奏章言辞恳切,条理清晰,最关键一点可以直接切问题核心。
陛下苦于一直没有充盈国库的法子,他相信自己这一提议,十有八九可以通过!
周煜写好折子,又仔细的通读了一遍,发现并未有错漏后,这才招来一直守候在外的良田。
“你将这折子立时,通过驿站奏报上去。”
良田不敢怠慢,双手接过折子后,躬身便要退下去。
哪知周煜却忽然将人唤住,“等等,咱们来此处可带来四书过来?”
良田不明所以的摇摇头,“大人,这些都是一些最寻常的书籍,您来时未曾带来。”
周煜皱眉,他没有带过来吗?
但先前自己已经答应过要送一套自己注解过的四书与她弟弟,那便不好食言。
他捏了捏眉心,显然是没有预料到出了这样的岔子。
略思考了几息后,周煜开口道:“你现在就去书铺买一套四书与我送来。”
良田不敢怠慢,匆匆出门。
驿站相距县衙较远,为了不耽误自家少爷的事情。
良田出门后,便拉上一名差役与他一道先去了书铺。
他将少爷要的一套书册买好,委托差役先行送回县衙,他则拿着折子送往驿站。
而周煜在拿到书籍后,重新批示上自己的注解。
若是遇到晦涩难懂的地方,周煜还会引经据典,分别从不同角度批注上去。
用心程度可见一斑。
而宋康小朋友在欢欢喜喜的与舅舅逛了一遍县城后,手中提着满满的物什回到村里。
卫常远初见孩子,可谓是宠溺异常。
凡是这孩子多看了几眼的小玩意,糕点吃食,统统打包一份带上。
美其名曰带回去与哥哥姐姐们一道尝尝。
只有三岁的小家伙,哪里能考虑的到那般多,只觉得舅舅说的十分有道理。
就这样一行人回到村子时,卫常远与宋平的双手提的满满当当。
而宋康小朋友则欢喜的坐在舅舅的肩头,双手抱着舅舅的大脑袋,小脚随着走动一晃一晃,惬意不已。
说来也是巧合,他们回来的时候,也正巧遇上村学的孩子们放学。
宋康小朋友因为坐的高,望的远,一眼便看到了人群之中的哥哥们。
他欢喜的招手小手,扯着嗓子唤道:“阿兄,阿姊!”
孩子们齐齐往路上看去,便见到宋康由舅舅扛在肩头,高大且威风。
以宋安为首的三人,立刻看到了扭着小身子与他们招手的小弟。
三人齐齐朝着来人的方向跑去。
而停留在原地的孩子们艳羡的看着宋康,心中感叹他舅舅可真高大啊!
与村人常年吃个半饱的叔伯相比可谓是强健。
又加之卫常远常年行商,外表看着更为粗犷,让人看的心中生畏!
第349章 经络
宋康看到哥哥们,小身子便有些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