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收虽然辛苦,但是对方给的工钱也高,在场的妇人无一不应的,纷纷点头表示自己愿意跟宋芷回去。
于是宋芷便让妇人们先回去吃些东西,她则去附近的及集市上买了些肉,一行人在巷口汇合同她一道去了小河子村。
因着往后全靠双腿,宋芷回到家里已是临近午时。
柳氏等一众妇人待走进宋家村时,简直惊愕极了。
那光滑平整的进村小道,竟是比县城之中的青石板铺出来的路还要齐整。
在脚踩在其上,舒坦极了,一点也不硌脚。
大伙儿忍不住四下张望起来,这村子得多有钱啊,能修出比县城还好的路来。
待又见到矮小的黄泥屋子,以及田间地头的忙碌的农人。
只需瞧上一眼地里头忙活的庄稼汉,便知其并不是她们想象中的那般富有。
这毕竟是旁人的村子,妇人们也懂得分寸,因而并未多嘴询问。
然而,此时的宋芷也未将人直接领取田间,这会子正是一日里日头最毒辣的时候,即便是抢收的村人也会尽量避接下来的忙碌,以防中暑。
她先将人领到新家里,又回隔壁领着弟妹端了小凳,请她们在家中略坐一坐,休息片刻。
待到下晌再跟阿奶他们一道去田间做活儿。
妇人们见宋芷家中的院子,也铺设了一条水泥主路,最终没有忍住问了一嘴,“这路为何这般平坦?又是用何铺设而成的?”
“这是我们村作坊做出来的水泥,可以用来铺路、砌墙、建屋子,用处多多!”
“婶子们家里头若是要铺路,或是家中墙面掉灰需要抹墙,就可以来咱们村买这水泥,好用不贵,物美价廉。”
宋芷可不怕她们询问,她提议在村中铺设水泥的目的便是向世人推销这土水泥。
也只有让更多人知晓这水泥,他们村的水泥作坊才能更好的发展壮大嘛。
妇人们一听这话,这才恍然,原是他们村子有作坊。
只是她们日子已经过的十分艰难了,一文钱恨不能掰成两半花,自是不可能买这水泥。
但不妨碍她们嘴上客气的应承着。
宋芷并不在意对方买不买这水泥,她只需要让更多人知晓世上还有叫水泥的东西,用她铺设起来的路平坦无比,如此便成了。
第224章 询问活计
多了八人帮忙,老宋家的夏收速度,肉眼可见的追上了村中壮劳力多的人家。
村中有些人手不足,却又不得不暂且停掉凉粉生意的人家,见识到宋芷家中农忙的速度,心中也回过味儿来。
他们完全没必要暂且停掉生意嘛!
现在正是一年中天气热,且凉粉售卖最好的时候。
用卖凉粉赚来的钱,用来雇佣人干活,这样还不耽误凉粉生意,岂不是一举两得?
在他们原本的思想中,做凉粉生意赚钱不过是小打小闹。
万万是误不得农时的,耕田耙地的可是关系家中未来一年的口粮。
转过弯来的村民们,当即通过自己的手段寻来了帮忙抢收的人。
就这样整个宋家村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割麦子的割麦子,脱粒的脱粒,挑担的挑担,宋芷家里即便是在多了八名劳力的情况下,一家人仍旧是忙了七八日的时间,才将麦子全部脱完粒。
当然收完了庄稼也还不算完,地里头还的紧跟着犁地、翻土、播种、浇水、施肥。
这时候,宋芷当初沤出来的肥料便派上了用场。
因着从前的肥料少,家里种地从来都需先紧着地力好、产量高的上等田施肥。
其次才是中等田,至于播种到下等田地时候,所剩肥料已经所剩不多,或是只撒一些草木灰替代聊胜于无。
这般做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导致了地力差的田地里,得不到肥料,生长出来的庄稼因而也是良莠不齐,产量也低。
这一次宋芷沤出来的三坑肥料十分及时,正好赶的上播种。
在又忙了大半月的时间,所有的播种、施肥、灌溉的活计才算料理结束。
待播种完,宋友山并没有松懈,而是密切关注着田地的变化,每日清晨与黄昏,他都会亲自到田间巡视,确定庄稼的生长情况。
他深知,种田之事,三分种七分管,后期的管理与维护才是决定收成的关键。
至于有肥料滋养下的庄稼,肉眼可见的要比旁边地里头长的更茁壮,这更加让宋友山确信了此沤肥法子的可行。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待最后一日忙完,宋芷如往常一样将妇人们的工钱都结算了。
妇人们拿到工钱,一个个眉开眼笑,就连连日来的劳累都减轻不少。
这大半月时间她们赚的钱,比他们两个月赚到的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