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族长一拍大腿,这事儿他倒是给忘了!
他略略沉吟片刻道:“我家后头的这块荒地,倒是可以一用,只是不知道合不合适?”
宋族长询问的看向宋芷。
宋芷点点头,“这作坊要兼顾隐秘的同时也要方便运货出去,您家既不在第一排,外人不容易进村窥伺,紧邻主路,未来只需铺设一条简易的水泥路,便能确保货物进出无阻。”
“成,那边就定在我家后头的荒地上。”就这样,选址的事情宋族长一锤定音。
选址确定之后,宋芷立刻着手准备起土窑的搭建工作。
村民们各司其职,分工明确。
有的人负责担泥,肩上挑着沉甸甸的泥土,步履稳健地穿梭在田间地头;有的人则忙着和泥砌窑。
人多力量大,大伙儿只花了一个时辰,便依着宋芷的描述很快将土窑搭建好。
土窑搭建完毕后,接下来便是水泥的制作过程了。
宋芷先让村人准备好黄黏土与石灰,再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这两种材料混合摔打成土坯。
制作好土坯后,宋芷指挥村民们将它们放入土窑中煅烧小半日,待土窑冷却后。
最后便是开窑将石块取出,用大锤或是石碾将这些块状物细细碾磨,直到它们变成了细腻的粉末。
这便是简易版的土水泥了。
村民们见到制作成的土水泥一个个稀罕的不行。
“没想到就这样土水泥与砂浆混合后,铺设出来的道路会那般平整坚实!”有村民们感叹道。
宋芷再一旁补充道:“叔伯,婶子们这土水泥,可不止用来铺路,今日我让二柱叔他们,用这水泥刷墙。”
“刷过的墙体更是坚固无比,待其干透,完全不见掉灰的现象很是好用。除了颜色有些土色外,倒是没什么缺点。”
村民们听到这话,心中更喜,至于宋芷所说的缺点,大家根本不在意。
只言:“只要干净不簌簌掉尘土就好,我家那墙一日能扫出一簸箕的尘土来。”
“现在好了,咱也刷上水泥,往后就不必为此烦恼了!”
村民们纷纷附和。
一行人又忙活了一阵,直到天黑这才意犹未尽的返回家中。
第198章 上梁
就这样,为了能抢在夏收前,要将各家的火炕盘好以及村中的水泥路铺设起来。
宋家村的村民们忙的是干劲十足,热火朝天。
好在现在村中摘连翘叶的活计算是结束了,各家除了要卖凉粉的人,以及来宋芷家帮忙砌房子的人。
其余人要么在水泥作坊做活儿,要么忙着盘自家火炕,多余的劳力也不论男女全都便被宋族长组织起来在村中铺设水泥路。
宋芷家作为村中的一份子,村中铺设水泥路自是也要出劳力帮忙。
宋友山的手做不得重力,这活儿便由宋平代劳。
而宋芷家的盖的屋子也已快到上梁盖瓦的收尾阶段。
这一日清晨,宋芷提着糕点要去县城时,却是被吴氏唤住。
她顺手抄起廊檐下的背篓,与宋芷道:“明日家里要上梁,我与你一道去县城,采买些祭梁物什回来。”
“阿奶,你要买什么与我说便是,省的多跑一趟。”
吴氏一边拉着孙女往外走,一边同她道:“要设供桌用的鸡猪头、香烛、瓜果,还要买炮竹、红布、米酒,还要置办两桌像样饭菜,那么多东西,你一人如何能拿的过来。”
宋芷回过味来,其实从古至今,上梁一直都承载着非常重要的寓意,其中包涵了家宅平安的淳朴盼望,以及日子越发红火的美好愿景。
祖孙两人穿过村子,村民们已是担水泥的担水泥、铺路的铺路,甩着膀子忙的是热火朝天。
村民们远远地见着两人,就开始热情的招呼上,“这一大早,祖孙两人这是作甚去?”
吴氏也会笑着回应村人,“这不明日就要上梁了,得准备些明日的香烛、瓜果回来!”
妇人们连连点头,“是极,是极,上梁马虎不得。”
有人更是起哄道:“待明日婶子家上梁,我们可去抢馒头、果子吃,也去沾沾喜气。”
吴氏乐呵呵的道:“都来,都来!”
祖孙两人辞别村人,继续往县城出发。
走在官道上没多久,遇上赶车人径直乘着牛车赶往县城。
牛车溜溜达达了一路,待快要抵达县城时,宋芷目光穿过稀疏的歪脖子树,落在了不远处那座逐渐清晰起来的县城轮廓上。
阳光洒在古老的城墙上,给那些斑驳的痕迹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
随着牛车一步步接近,城下的热闹景象愈发清晰地映入眼帘。
民夫们忙碌的身影在城墙下穿梭不停,他们或肩挑重担,或背负巨石,汗水沿着脸颊滑落,却无暇顾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