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辛苦大家伙儿了,实在不好意思,没啥好菜招待你们,大家别嫌弃,快来坐下吧!”她一边说着,一边加快步伐向梨树下的桌子走去。
不大的农家小院里摆放着,一大一小两张木桌,长凳、小凳也全都被搬了出来。
“婶子你就是太客气,这黄豆烧鸡可是大菜,怎么就不算好菜了。”
许多村民也跟着附和。
说话间,宋平与宋芷一人手里端着冒尖的肉丝炒菜也跟着走来
那肉丝多的恨不得将菜都盖住了,满满的一大海碗,看的众人眼睛都直了。
这要摆在他们寻常在人家里帮工,那肉丝都是数的清的,一筷子下去也未必能夹的上。
像这般实诚的肉丝炒菜还真是少见。
吴氏见大家都愣住了,一时间竟忘了动作便上手招呼着众人落座,“干看着作甚,忙了一上午都累了,大家坐、都坐。”
就在这时,只见杨氏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只大陶罐走了过来,并将其稳稳地放置在桌上。
揭开盖子后,一股浓郁的粟米香气扑鼻而来。
众人定睛一看,罐中的粟米粥熬得极为浓稠。
这样的稠粥,也只有在农忙时节下地干活时,家中才会特意熬制这般浓稠的粥。
“都别客气,大家动筷、都动筷!”随着吴氏的一声招呼,大家伙儿早忍不住了,当即舀粥的舀粥,吃菜的吃菜。
经过宋芷这一段时间的熏陶,吴氏做饭也舍得放油、放调料了,做出来的菜那叫一个鲜美。
这与他们平日只放些盐做调料的食物来说,已经算的上相当的美味。
又有那帮忙脱土坯的妇人,盛了一碗粥夹了几筷子菜便起身道:“家里的鸡也不知喂了没有,各位嫂子那什么我先端回家里吃。”
有妇人见状,也有样学样的盛了饭菜借口回家吃。
大家心知肚明,这是有了好东西舍不得家中的几个孩子想要端回去带孩子们尝尝呢。
端饭菜回去的妇人也及有分寸,绝不会做出让主家以及同村人厌恶的事情来,夹菜也只略略夹几筷子便罢了。
为人母的吃的好吃的,谁不想着家里的孩子的?
因而村民们也都理解。
一顿饭大家吃的肚子滚圆,满足的道了一声谢后先行归家休息,待半个时辰后继续回来上工。
待招待完村民们,一家人这才开始用饭。
宋芷想着家里现在这么多人吃饭,每日需要准备的菜也要不少。
家里种的那一点蔬菜肯定是不够这般吃的,且这个季节蔬菜也是有限。
她想了想便同阿奶提议道:“奶,我方才去看了后院那点子菜,这么多人吃肯定是不够的!待会吃完饭,咱们泡些豆子发豆芽吧,”
吴氏一听这话,忍不住拍了一下大腿,“瞧我,怎么就没想到这茬,这主意不错待会我就泡些黄豆发豆芽,这就有了一道菜不是!”
宋芷想说黄豆芽发出来的时间长,一般需要五到七天才能发成。
不如发绿豆芽一般三至四天就能食用了。
但想到她身边还未出现过绿豆芽,便转了话头道:“奶,咱们一会儿也泡些绿吧。”
“咋的,那绿豆也能发出豆芽来不成?”吴氏下意识的问道。
宋芷想要点头应是,但灵机一动旋即道:“这黄豆与绿豆不都是豆嘛,既然黄豆能发黄豆芽,绿豆肯定也能发豆芽。”
“而且又不费什么功夫,那绿豆家里也是现成的,就试一试呗要是能成就多了两道菜了!”
吴氏一想确实是这个理,于是点头道:“成,便依你的意思办!”
第180章 考校
说干就干,待吃完了饭食,吴氏拿了两个木盆便开始泡豆子发豆芽。
几个孩子看着竹笼里挤在一起的小兔子,嫌弃拿回来的竹笼太小,央着宋芷给小兔子重新搭笼舍。
孩子们此时对这几只可爱的小兔那是稀罕的不行,宋芷也不愿打击孩子们的热情,顺势道:“那咱们就一起来给小兔子建个新家吧!”
孩子们一听,立刻欢呼雀跃起来。
后山的竹子都是现成的,宋芷带着孩子们砍了些竹子回来,搭建笼舍的基础框架。
宋芷先用镰刀将竹子修整得齐整,然后用麻绳将竹子绑成一个结实的框架。
在搭建的过程中,几个小的不时叽叽喳喳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比如:“阿姊,我们可以在笼舍里铺一些干草,这样既柔软还保暖!”
“阿姊,还要在笼舍上搭一个草棚,这样下雨的时候小兔子就不会淋湿了!”
宋芷一一肯定了他们的提议,并带着他们将想法意义落实到位。
经过大半个时辰的努力,一个宽敞、明亮、舒适的新笼舍终于建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