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成,也不需那多人,来个三五个汉子就成了,其他人先回去吧,我们垒个土灶再走。”
吴氏本要劝说众人,忙碌了一日先回去休息,明日再搭也费不了多少功夫。
汉子们根本也没给吴氏说话的机会,扛着农具便又折回了草棚里。
妇人们见吴氏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忙劝道:“婶子,你就随他们去吧?”
“是啊,不过临时搭个灶,又有那么多人帮忙呢,费不了多少事的。”
吴氏还能说什么?只得随他们去了。
村民们满脸兴奋的跑回家里,同家人说起此事。
其中,二吉在帮忙搭建了灶台后,也兴冲冲的跑回家中同他爹说了这个好消息。
“从明日开始我们可以去有山叔家兑凉粉出去出售了,爹,你说我们明日也兑些凉粉出去先试一试水可好?”
宋广云一下子坐直了身子,“真的吗?那多少钱一块兑给我们?”
二吉颔首,“这是当着我们大家伙儿的面说的,说是两文一块兑给我们。”
如此一来卖一块便可赚一文钱,他可是听说了这凉粉现在城中十分受欢迎。
他也不犹豫了,当即拍板道:“这事儿能做!”
二吉颔首,“我也是这般想的。”
先前他被爹从王家的庄子上被唤回来,心中就一直担忧着家中的境况。
也幸好,遇上了大山叔家里头要教授人学做凉粉。
这下只要他学会了这项手艺,也就不必为丢了王家的活计而忧愁了!
第114章 未雨绸缪
翌日,天还未亮时,除了一早被安排来熬凉粉的村民,其他村民也是早早的赶来了宋家。
院中的磨盘被转得呼呼作响,妇人们磨豆子的磨豆子,洗淀粉的洗淀粉,忙得不亦乐乎。
似是担心做出来的凉粉不够卖一般,大家都卯足了劲儿干活。
宋芷被院外的动静吵醒,她揉了揉眼睛,缓缓地坐起身子。
就在这时,吴氏匆匆冲进孙女的屋子,满脸焦急地拉着孙女的手说道:“阿芷啊,刚才乡亲们过来问我咱们能给他们多少凉粉呢?这我心里也没个数啊!”
“阿奶你别急,你先告诉我咱们一次能做出多少凉粉,又有多少乡亲愿意兑了凉粉去卖?”
这个吴氏知晓,她忙道:“三口锅同时做起来,一次出个四百块应是不成问题,至于有多少人想去卖凉粉,我瞧着今日至少有一半人家有兑凉粉的想法。”
“至于剩下的那一半人,除了如田阿婆、大丫家里头本就人少的,其他人大概还想再观望两日。”
宋芷点点头,表示知晓。
她沉思片刻后说:“草市那里因为之前答应过县令大人,须得摆上半个月来吸引人流。早上还是像往常一样送凉粉去。”
“我们现在不是有三口锅同时熬煮吗?今日都可以多准备一些带去。后面做好的凉粉,便可兑换给乡亲们。如果他们换不完,就请族长爷爷用牛车送去县城卖。”
听到孙女这么说,吴氏心里也有了底,点头道:“好,我知道怎么做了。”
宋芷本以没什么问题了,正欲起身,却是又被她奶拉住了手。
“对了,阿芷,你今日去城中须得再买一些绿豆回来,家里的这点豆子估摸着撑不到明日。”
宋芷忽然灵机一动,提议道:“阿奶,您也可以让乡亲们用绿豆来和我们换取凉粉啊!”
她深知乡下的百姓生活艰苦,轻易不舍得花钱,但如果能用自家种植的豆子来交换,他们肯定会愿意尝试的。
她继续补充道:“而且,您还可以告诉乡亲们,如果有人要去别的村子售卖凉粉,可以让他们用绿豆来换货。要是没有绿豆,豌豆也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豆子的质量一定要过关,绝对不能有坏掉或干瘪的豆子!”
其实相较于绿豆,祁水县种植最多的旱货种类,除了黄豆,便是豌豆。
若不是一开始要用绿豆做绿豆糕,她顺势做出了绿豆凉粉。
相较于绿豆凉粉,在现代豌豆凉粉会更普及一些,商业街上随处可见的凉粉,大多数也是豌豆淀粉做成的。
而且再过一些时日,便是豌豆大量采收的季节。
她心中隐隐有些猜测,若是随着凉粉的普及,以及绿豆的需求量增大,她有些担心绿豆会因此而涨价。
做凉粉本就是十分辛苦的一件事,赚的也不过是辛苦钱。
若是最后因着原材料而涨价,导致凉粉也跟着涨价,这并不是她想看到的。
吴氏对孙女的提议没什么意见,只一点她有些不解的问道:“咱们做绿豆凉粉,换那么多豌豆回来作甚。”
宋芷,“乡下人家并非家家户户都种了绿豆,但一定都会种了豌豆,如此凉粉才更好卖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