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伯听后立刻准备,他在碗中撒入盐,酱油,醋,香油,辣椒油,葱末,等锅中大骨汤烧开后,拿出木抽屉里的小馄饨。
将馄饨下入滚烫锅中,待馄饨浮起后,用漏勺捞出放入碗中。
老柏端起两碗馄饨,放在桌上:“二牛,把那边两碗送去贺家木匠铺里。”
贺渊用勺子舀起小馄饨,轻轻吹凉,才递到于清嘴边。
于清不耐烦地说:“烦不烦呀,昨儿还没长记性啊。”
嘴上虽是如此,却还吃了小馄饨,心中也如吃了蜜一般甜。
贺渊也高兴地吃起馄饨,馄饨皮薄却将肉沫包的严严实实,味道鲜美,老伯还加了几片青菜叶。
贺渊很快就吃完一碗馄饨,他手撑在桌上支起下巴,望着夫郎一小口一小口的。
纤细的手指轻握汤勺,从碗中舀起一个个小馄饨送入口中。白皙脸颊因咀嚼食物而微微鼓起,双眼亮晶晶像只漂亮小松鼠。
察觉到贺渊的注视,于清将碗推至贺渊面前:“我吃不下了,赏你了。”
“啥,赏我的,我不要,你这么瘦,赶紧多吃点儿,听话。”
于清一巴掌拍在桌上:“那多废话做甚,都说吃饱了,让你吃你就吃呗,咋的,难不成嫌弃啊。”
贺渊端起碗还小声嘀咕:“明日让他好看。”
下午贺渊一回家,用木炭在木板上画了鱼藤草的模样,羽状复叶,两面无毛,花冠白色,果实呈长圆形。
贺渊一边画,一边向于清娓娓道来,以免贺山问起时起疑,鱼藤草生长于大山深处,此草能让鱼儿缺氧浮出水面。
于清紧挨着贺渊,双手托腮,目光深情注视贺渊,美滋滋地想,不愧是我相公,啥都会,无所不能啊,不枉他耗尽心力,非要嫁这臭男人。
相公俊朗又聪明,除了他于清,这大河村谁能配得上,不,他们本就是天生一对。
结果第二日,大白天的,他便被这狗东西折腾个半死不活,又要这么玩,又想那么玩的,于清将这不知廉耻的玩意骂了整整一上午。
贺渊在下午也将木板交于贺山,并告诉他,在山中溪边或灌丛中寻找,也能带几根相像的树枝,拿回来给于清瞧瞧。
……………………
转眼,时间悄然流逝,明日就是里正寿辰。
于清牵着贺小云,肩上随意搭着一条毛巾,背篓中装着各式碗碟,土小黄摇着尾巴紧跟其后,经过那颗结满果实的桃树时,他回头冲屋内喊道:“贺渊,快点儿,你在磨蹭啥呀。”
话音未落,屋中款步走出长相俊俏的少年郎,身着简补的粗布短褐,背上的背篓中装着菜墩,菜刀与一口大锅,眉头微蹙:“于清,你催命呀,我换身衣物,急个啥呢。”
他伸出手指向土小黄:“回去,不想着看家,整日就想与人出去浪,你这就不是好狗作风。”
于清见贺渊已收拾妥当,随即,领着两人径直往里正家而去,及至门前,已能见里正院中,一片忙碌身影来回走动,或布置场地,准备食材,从牛车上卸下碗碟,搭建炉灶。
里正家占地广,院落大屋檐飞翘,一进院落布局,以中轴线为轴,正房居中,东湘房,西湘房分列两旁,围成一个院落。
院落前方,由木质围栏围起,如此才未阻挡视线,坐于院中就能眺望远处青山。
早前已与里正商定了菜食,除去梅菜扣肉,粉蒸肉,蒸酥肉,糯米饭以外还有蒸饺,板栗炖鸡,清蒸鱼,油焖豆角,肉酿豆腐,菜丸子,炝炒青菜,核桃糕,共计十二道菜。
第34章
于清到时, 里正家小儿子,张文宏已领着帮忙的乡亲们,在院边垒起锅灶, 一张长木板稳稳放在长凳上, 当做简易案板。
张文宏望见三人踏上门前小路, 连忙跑上前:“掌勺师傅来了呀, 咱去瞧瞧那露天锅灶搭的怎么样。”
于清一进门目光就落在了, 院子右侧角落的炉灶上:“宏哥, 这两口灶哪里行, 还得再搭一个,十五桌人哩。”
“那行,你们先忙着哈,我去叫人再砌一口灶。”
贺渊把背篓放到地上:“宏哥,这杀几只鸡啊,鸡在哪儿呀。”
张文宏立刻倒回来, 拉起贺渊手臂:“走走走, 我先带你去后院抓鸡,一共五只鸡,搁那柿子树下杀。”
贺渊还不忘回头喊道:“清哥儿,把开水烧起哈。”
于清将背篓中的大锅,稳稳当当放在炉灶上,正欲烧上水,却发现院里竟没放水缸:“雯姐,水缸搬一口来呀, 水都没有咋个行。”
何雯正在堂屋里打扫, 听见呼喊,连忙应声:“清哥儿, 马上哈,我这就去喊人,把灶屋水缸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