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里暗自盘算着,今儿给他们讲讲运算,还得找出有趣的例子,让这群孩子更容易理解。
想着想着,贺渊的眼神不禁看向窗外,心思也渐渐飘远了,补习赚的钱,都在自己手里,于清一分没拿,如果存到过年,就能给于清买一身新棉袄,嗯,芸裳坊那一件领口带兔毛的,哥儿姐儿都喜欢,于清肯定会高兴。
突然,夫子声音提高,说道:“贺渊,你来回答这个问题。”
贺渊定了定神,从一堆话中抓住重点,心中默算一遍,很快得出答案。
夫子这才满意,点点头继续授课。
第73章
四时, 散学的钟声响起,贺渊神态悠然,并不着急离开, 等五个小娃把东西收拾妥当, 才带着他们缓缓下山。
一路上, 小娃们如同欢快的小鸟, 笑语不断, 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贺渊微微笑着偶尔轻声叮嘱几句。
到家后, 屋里教学用具都已准备齐全。大家各自找位置坐下,贺渊轻拍双手让孩子们安静下来,随后便开始补习课业。
他先是回顾白日所学的重点内容,接着讲到疑难之处,今天讲的是算学。
补习的时候,屋里安静而专注, 只听见翻书的声音, 还有不时响起的提问和讨论的声音。
贺渊背着手站着,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离下课还有半炷香的时间。”
说完,拿出桌前写满字的纸张,说道:“这是算学的基础,各位认真抄写一份,明日我详细讲解关键之处。”
余子慕听了,忍不住抬头看去,只见纸上写着“九九乘法表”, 下面是“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之类的算式。他皱了皱眉,一脸疑惑, 小声嘟囔着:“啥是三三得九?”
贺渊看到,嘴角上扬,露出温和的笑容,随手拿起桌上的花生,耐心解释道:“三堆花生,每堆三颗,总共就是九颗,这不就是三三得九。”
余子慕眼睛微微睁大,还没反应过来,贺渊就已经提起布袋子,在其间踱步,往每人桌上都抓了两把花生。
孩子们也很机灵,开始摆弄花生,一颗颗地数着,气氛变得更加活跃,一群小娃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徐多多伸出小手,一颗颗地数着,嘴里念念有词,一颗……三颗……六颗,果然是二三得六耶,
徐多多双眼放光,兴奋不已:“要是这样,那渊哥哥把所有答案写下来,我们照着背,不就成了算学小神童。
比如夫子说的鸡兔同笼,五笼子,每笼七只鸡十一只兔,渊哥哥背过答案,所以马上就能算出来。”
徐多多真诚地问道:“渊哥哥,后面的全部一起给我吧,我挨着背下来。”
贺渊脚步一顿,耐心地解释说:“乘法表是基础,需要理解其中的要点,才能举一反三,应对各种算题,如果靠死记硬背,换了题目,就会把你们难住。”
余子慕若有所思,接话道:“渊哥哥要是我学会了,是不是就能像你一样轻松解开各种难题?”
贺渊自信满满地说:“好好学,算学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众人听后,这才停下手中的动作,围坐在一起开始抄录。
没多久,半柱香的时间已到,贺渊轻拍桌案,说道:“今日就先到这里,下课吧。”
话音刚落,院外就传来敲门声,不用想,贺渊也知道,是来接人的各家小厮。因为每日补习班六时结束,冬日天黑得早,他哪能放心让人独自回去。
早就跟大家说过,结束的时候,家里一定要派人来接。
来的小娃,几乎都是家里条件不错,但又不是特别富裕的。毕竟,贫寒人家没那几文钱的闲钱,真正的富户,自然看不上他这种没名气的,家里自有名师教导。
少数像徐多多、余子慕这样的小娃,外地来的住在书院,书院的宿舍也分下、中、上三等。
贺渊去过一回,徐多多住的地方,好几个丫鬟小厮伺候着,屋子是二进院落的布局,说不定是个大户人家。
待小娃都离开后,小课室里只剩下他和打着哈欠的徐多多。
他起身迈着小脚跑到贺渊身边坐下:“渊哥哥,我们又不在书院,不用这么严格,明儿点上炭火,把屋子弄暖和点,怎么样。”
贺渊微微皱眉,心里盘算着,小娃身子骨不禁冻,要是得了风寒,那可不好,但灶炭烟大,不适合在屋里点。
灰花炭一斤200文,一斤炭只能用三四天,不行,他不能出这钱,不然就亏本了。
贺渊轻咳两声,正色道:“多多,我正有这个想法,但你也知道,我没钱啊。”
贺渊把没钱说得坦坦荡荡,直接把问题抛给了对方。
徐多多则豪爽地说:“没事,明儿我拿几斤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