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渊直接躺在摇椅上,刚到家身上热气并未散去,他拿起竹扇猛扇风:“娘,不用了,我不渴,您忙您的吧。”
贺母闻言,才安心坐回原地继续用砂纸打磨手中木头。
贺父放下制作到一半的伞架,望向贺渊:“阿渊,西瓜也卖完了,今儿咱早点回去,还得浇水嘞。”
于清走回来端过针线篮子,挨着贺渊坐下继续缝补衣衫:“行,爹,让阿渊先歇会儿,等我缝完这件衣裳,我俩去菜市逛逛。”
不多时,于清剪去最后一线头,将衣衫仔细叠好,连同针线篮子一同安置妥当,才对贺渊说:“好了,你去把院里把菜篮子拿上,咱们早去早回。”
两人行走在街道上,步伐悠闲迈向菜市,道路两旁摆满了菜摊,瓜果类蔬菜依旧保持鲜亮色泽,相比之下,青菜却已晒得焉巴巴。
贺渊走到一处卖莲藕的摊位,停下脚步扯了扯于清衣袖:“清哥,我想吃排骨,买点莲藕回去炖呗。”
于清垂下眼帘,见篮中莲藕洁白圆润,便开口询问:“大叔,莲藕怎么卖嘛?”
“八文钱一斤,早上刚从自家池塘挖的,正新鲜呢。”
于清眼眸透出几分精明:“叔,价儿怕是高了,眼下都下午了,菜价也该降降,七文钱我就来一斤。”
“哎呀,行行行,给你装一斤儿。”
于清蹲下身,挑选出一节上好莲藕,给了七文钱,直接将藕扔进了贺渊提着的篮里。
随后,他又在肉摊上买了一斤大骨,一斤肥肠,天热不宜久存也没多买。
最后两人添置了些日常调料,一斤盐与半斤八角,香叶,于清才满意点点头,领着人回了铺子。
伴随太阳逐渐落山,黄昏晕染半边天,一家人坐上牛车,行驶在乡间小道上,偶尔拂过一缕微风带来丝丝清凉。
一进家门,贺渊第一时间将赚得三两银子上缴之后,一家人分工明确,开始了天黑之前忙碌时分,贺母守着瓜田,于清与贺小云在灶屋准备晚食,剩下三人则挑起水桶去浇灌田地。
晚食,于清照样箜了一锅南瓜米饭,红烧肥肠,排骨炖莲藕,贺渊连吃两碗饭,才去草棚接替了贺小云,顺便为土小黄端了一碗肉汤泡锅巴,里面还藏了两块肉骨头。
土小黄整个脸埋进碗里,摇头摆尾好不欢快。
没过多久,于清摇着竹扇,脸上笑盈盈,不疾不徐走入棚内。
他慵懒地坐在木凳上:“阿渊,我总觉得银钱数目不太对劲嘞,可思来想去,莫不是你藏在家里哪处地方,没被我翻出来吧?”
第45章
面对质问, 贺渊依旧面不改色,正色道:“怎会,那已是数十日前旧账, 平日莫要多虑啊, 难道清哥哥还不信我吗?”
于清淡然一笑, 温柔体贴地回应:“我不过随口一提, 毕竟相公赚钱实属不易, 就算拿了钱儿倒也无妨, 人家自然是信你的。”
但于清心里压根不信他没藏钱, 贺渊本就是油嘴滑舌谎话连篇的混不吝,只是不愿如贺母那般管钱太过抠搜,深知贺渊近来颇为勤勉,留些私房钱也无伤大雅。
只要贺渊读书钱够用,他乐意大方些:相公,西瓜过两日差不多收尾了, 秋收过后有何打算啊。
贺渊双眼一亮, 来了精神笑道:“咱们既然赚了这多钱了,不如休息一阵,好好耍耍才有意思啊,等明年我继续种瓜养你。”
于清皱起眉,就知道此人没啥大志向,敷衍道:“那行,你赶紧睡吧,天色不早了。”
第二日, 贺渊与往日一样早起, 拾掇完家里活计,便去镇上卖瓜, 上午还晴空万里,下午伴随一声巨雷响起,天上就下起瓢泼大雨。
将毫无准备的小摊贩淋成落汤鸡,集市小摊贩们纷纷推动板车,或是挑起箩筐,迅速散开。
都打雷了,贺渊不敢待在榕树下,生怕雷电把他给劈没了,他戴上斗笠挑起扁担,瓜未卖出多少身上担子也沉重,在泥泞道路上艰难前行,雨水打在人脸上,衣物也已湿透,他只能加快脚步。
行至半路见前方于清举着伞飞快向他跑来。
贺渊不高兴道:“这么大的雨,你跑来做啥?”
于清急道:“别废话,快把背篓和大伞给我,你挑着箩筐便是。”
于清将小伞纳入背篓中,拿过贺渊肩上大伞,手上用力使劲一撑,宽大伞面瞬间张开,将两人笼罩在大伞之下遮风挡雨。
天际间,一道道闪电划破天际,整个小镇被厚重浓雾笼罩,雨势愈发滂沱,四周吹起了狂风,雨水吹得四处飘飞,街道上行人脚步匆匆,或躲入沿街店铺的廊檐下躲雨。
一回到铺中,于清立即拿出昨日缝补的衣物:“阿渊,快去隔间把湿衣服换下,别着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