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到古代去养猪(美食)(88)

作者:大饼娘娘 阅读记录

他不动声色地用帕子将掌心里的盐包好,揣到宽袖里,等着晚上与祁靖商量。

锅里的五花肉块不小,得炖上个时候。

正好插这个空,福珠舀了面粉,加水三两下就活成了面团,加上阿余高价买来的面引子,福珠慢慢推揉面团,帮面团形成更过的丝络网,烙出来的火烧才能更松软。

“小姐,这块面团臭臭酸酸的,还能食吗?别到时候拉了肚子?”阿余担心地问。

“这是发面引子,是提前发酵过的,所以闻起来酸劲冲头,少了它发面可不行。”福珠解释道:“阿余,等我把面揉好,你就把面盆用盖子扣好放到阳光最盛的地方!”

夏天温度高,只要有引子,一刻钟就发酵好了。只见,原来只有半盆大的面团,此时已经将盖子顶开了。

“嚯!怎么变这么多?”陆禾没见过,惊讶出口。

“笨蛋,这就像酿酒,当然越酿越多!”阿余嘲笑他什么都不知道。

福珠把拉丝软绵的面团从盆里揪出来,在案板上反复揉捏、摔打,直到面团里的空气排空。

擀的火烧胚不厚也不薄,在表皮刷点油,放上铛烤的金黄时翻面,再给另一面刷上油,中间,火烧会鼓成河豚一样,福珠用铲子将里边的空气拍出去,防止表皮爆裂,影响口味。

第44章 白肉罩火烧 怪人哉 下

这发面火烧也可以干烙,熥烤出来的表皮发皱,所以福珠每次烙火烧都会在顶面蹭上点油。

叫花子翻火烧不用铲子,用手捏住一小角,“啪”就翻过面来了。

他的动作福珠都看在眼里,没想到有两把刷子,还是个不错的厨子。

福珠掀开锅,锅里的汤熬出乳白色,转小火还得继续慢慢熬。

这火候的掌握很讲究“巧劲”,肥肉要脆而不生,瘦肉要烂而不柴。

普通肉火烧就是沿着圆边切开半拉,往里边塞满小炖肉。白肉罩火烧可不是这么个吃法,它是连汤带水的食,所以整块肉不是剁烂,而是切成均匀的肉片,这要求一下就提高了。

等肉块用筷子能不费力扎进去,还带着粘滞的触感,说明可以往外捞了。

炖熟的猪肉扎实不松散,福珠把成块的肉分成半透明的肉片,要是一下刀就瘫,就是煮过头了,搁到碗里,就是碎肉一坨,色、香、味都被毁了。

叫花子给每人发了一个火烧,福珠给他们讲这火烧的吃法:“先将手里的火烧撕成云片,搁在碗里,一会儿有人给大家盛汤,因着人比较多,食材有限,所以今日就请各位尝尝味道。”

火烧外边干脆,里边可是层层叠叠的软心,顺着它的纹理,三两下就能撕好,连稚童都会往自己碗里扯。

陆禾端着一大盆汤,给每个食客的饼碗里盛汤,最后在小山似的饼尖铺上几块肉片,喜葱就添上撮子葱丝,嗜辣的舀上辣椒油,不喜的倒上芝麻油拌匀就可以开吃了。

发面的火烧从里到外烫透了,吸足了汤汁,软乎乎的,烤焦的边圈还一咬还有嚼劲。

尝完火烧再食肉片,五花的猪味已经被盖没了,乍一闻,就是肉汤的味道,但咬下去,独属油脂的荤香就溢出来了,像醇香的老酒,越嚼越有味道。

等肚子被填的半饱,食客就对清汤下手了,一外地商贩饮了一大口汤汁,感叹道:“香而不腻,清而不淡,这才叫活着吧!”

“这个吃法,我活了大半辈子,还是第一次见!”一老妪说:“真新鲜!”

“其实白肉罩火烧还有一种食法,比着个还要复杂,今日着急,来不及准备。”福珠在一边解释道。

“怎么个食法?快说说!”好几个人的声音混在一起,见福珠不继续,又一拨起哄的声音,要么说人的好奇心重呢。

“行间流行的食法,讲究‘三吃六味’。”

福珠见众人听不明白,七嘴八舌地央着她讲,堂间一阵嗡嗡声,她只好无奈继续讲:“三吃就是必须同时含有‘饭菜、汤’也就是有肉有菜有主食,六味是指六种不同口味的小料,比如,蘸保定三宝之一的甜面酱就能品出烧鸭味;蘸上虾糜获鱼糜酱还能砸么出海鲜味,喜辣的可以蘸蒜泥,捣碎的辣椒沫过油,鲜辣无比;还有许多时令小菜,冬天腌糖蒜、春天泡竹笋、夏天拌黄瓜条,还有四季都常见的葱丝,再不济还有小豆腐、缸里存的芥菜疙瘩,剁丝过凉水,佐着食清爽解腻,别有一番风味。”

“这么讲究呐,感觉我又错过了好多美味!”白发老翁遗憾道。

福珠回他:“若是大家喜欢,可来安和镇的一线天酒楼和码头西边的有福来食肆,那里还有许多猪肉菜等着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