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到古代去养猪(美食)(53)

作者:大饼娘娘 阅读记录

令福珠头疼的人是陆离主仆,不知怎么还他的人情。

陆母带着张嬷嬷来饭馆找福珠,见到有福来排到街上的长队,回去就点自家的憨小子:“福珠的饭馆生意太好了,就是忙的用不上饭,估计要等过了端阳节才能喘口气,这几日可把她累坏了!”

“小姐说的没错,我看福珠姑娘忙着做菜,还要抽空包粽子,脚都忙的不沾地了!”张嬷嬷搭话道。

陆离听完陆母和张嬷嬷的对话,没做反应,转身就让陆禾去有福来帮忙去了:“一切都听有福来那边的吩咐,这几日你都去吧,不用再请示我了。”

以往陆禾被派去别的地方帮忙,心里多少有点不情愿,可去有福来就不一样了,仿佛看到无数美食在向他招手。

食肆添了三个人,终于能忙里偷闲喘口气了,陆离也会时不时地来食肆帮忙敲蛋,每日福珠都会做上一桌子菜,食的饱才有力气干活嘛!

傍晚,福珠看到糗的豆沙还有剩的,天气炎热,豆沙易出馊味儿,隔夜的后果就是倒掉,这么好的食材当然是用它做道新菜给大家加餐。

夹沙肉又名“甜烧白”,“烧白”可不是白叫的,因为肥五花还要经一道烧肉治皮的程序方可上案板。

两根长签竖叉进生肉,肉皮绷紧、朝下,小火炙烤,直到‘烧’成熟膘。这活得福珠亲自来,烧到肉皮焦黄,拿下来刮掉毛桩,拔掉毛根,这时候福珠的手已经黑黢黢了。

阿余闻着焦味儿过来了:“小姐,你烧的猪毛都比别人的好闻!”

“在你眼里,我是西施,这猪肉就是赛西施,分明是你嘴馋了!前边不忙了?”福珠问她。

阿余放低了音量:“食客走的七七八八了,不过刚才来了位老头儿,陆公子甚是敬重,我猜他肯定不是寻常食客,所以我过来告诉小姐你!”

福珠赶紧把手洗净,把下手活交给阿余:“肉用冷水清洗,棉布擦干了别忘了罩上,后边的等我回来再说,我先去前头看看。”

她急匆匆进门,与陆离撞了个对眼,只一瞬间福珠就错开了,招待他身边的宁王:“宁老爷,您过来啦!”

宁王打趣道:“我不过来,竟不知食肆多了这么多新菜,那端阳粽子,还是我在别人那里用了,才知道是有福来卖的。”

昨日省亲回来的户部赵尚书宴友,用的就是有福来的粽子,宁王在桌上看到了盒子上的“福”,便知道那姑娘又想了新点子。

说起赵尚书,他现在极爱这饭馆。省亲返京那日从码头下船,他肚饿不已,便带着妻子进了一苍蝇饭馆,两人只想果腹,随意指了两道菜,谁知初品合口,再尝上佳,三尝味绝!

两人见宋茂给旁桌的人介绍粽子,越听越馋。

夫妻两人对视,还是赵尚书先抻不住了:“小哥,把各个口味都来一个,要大的!”

赵夫人极其满意,我还不了解你?

赵家从上到下狂爱美食,无论老少。这夫妻二人,每次碰到美味,都要比谁先败下阵来,当然十次有九次是赵尚书了。

二人当然用不完五个枕头大的黏米粽,剩下的装了食盒回家,果然遭到了哄抢,于是有了第二日早上老翁买粽子的场景。

“我怎敢忘了您!”福珠拿了写好签子的竹盒:“这是给您准备的,前几日甚早,这不明日端阳,这不晌午刚装好,就等一会儿给您送到家里,谁知您先到了呀!”

“你这丫头,还怪我心急了不成?”

福珠可不敢:“不过您来的赶巧,我准备做道新菜,待会儿您尝尝!”

“这还不错!”宁王满意地饮了口茶:“别忘了一会儿把盒子装好,我自己拿走就成,不用送了。”

旁边的陆离也不搭话,置身事外看着两人一来一回,这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样子怎么这么不顺眼?

宁王嫌弃道:“你也不帮帮人家!还想用白食,去敲蛋去吧,我这儿用不着你!”

陆离起身告退,不过那眼神好像在说:你不是用白食似的?

福珠找了田氏:“娘,你把我买的‘雕胡米’蒸上。”

田氏纳闷,这丫头平日把这黑米当宝贝,一点都不让人尝,今日倒舍得了。

福珠回到后院把炙完的猪皮用糖色和酱油烙上一遍,否则猪皮冷硬难嚼,最后只能吐掉。

夹沙肉的厚度极其讲究,去皮去骨的猪肉肥膘切成寸长、八分宽、三分厚,中间用刀片成连而不断的双刀片,薄而有料。

红豆沙搓成条,用刀背拍成片夹入肉片里,就可以裹上清糊下锅炸了。

旺火烧的熟猪油滋滋冒泡,夹沙肉被炸的金黄酥软,还要上蒸笼蒸上两刻。炸酥的荤油挟着豆沙的甜香,光是味道就让人走不动路了,更何况还没用午食的大家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