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娘子不用担心,公子吩咐我都准备好了。”陆禾见自家公子对着小娘子发愣接话道。
福珠心里盘算,食欲不振的人,要做些开胃的,除了糖醋排骨外,还得看陆家准备了什么菜。
陆离没有和福珠一起回陆宅,马车从繁华的街道向西,压过石板桥,这边的宅院建的不如京城里的大,玲珑小巧但五脏俱全,不乏京里的一些贵人来这里修养。
马车停在巷尾,福珠背着包裹下了马车,油红的小门上嵌着俩铜门环,这是个套院儿,走过月亮门,后边更大。里边这院子都得比董家的大上十倍,富人的“小院儿”和穷人的不一样。
福珠心想:等我赚足钱,定要自己买上一套。
“董娘子,这边走。”福珠跟着陆禾进到厨房,里边人不多,只有一个厨娘忙活。
“张嬷嬷,这是少爷请来的董娘子,特意来给老夫人做菜。”陆禾说:“董娘子你有什么帮忙的尽管和张嬷嬷说,缺什么让我来准备就行。公子得下午才能回来,不过你放心,已经吩咐我到时候准备马车将你送回家。”
“听禾哥儿说少爷请来一个厨艺高的娘子,没想到这般年少,可把我愁坏了,老夫人自陆府搬出来就食欲不振,这几天更严重了,只愿食些素菜。”
“菜都在这边,还有鸡肉、鸭肉、羊肉等,你看看哪些可用?”福珠见筐里有几颗竹笋,这个冬天可不好找,决定用它做个凉拌笋丝。
旁边还有黄灿灿的韭黄,根上还带着细沙:“麻烦您帮我把韭黄择干净,做个韭黄鸡蛋,我来剥笋。”
福珠拿刀将尾部带泥的部分切掉,左手握住笋头,用刀从上到下轻轻划开,两手顺着口子就把笋皮扯开了。福珠将翠白的笋浸入水里去涩,转身捞起缸里的一尾鲤鱼。
听嬷嬷讲老夫人这几天不爱张嘴,油腻的汤不适合了,生滚鱼片粥清淡养胃,本来打算做皮蛋瘦肉粥的,可是自穿过来后还没见过皮蛋,等忙过这阵就去找找。
刮鳞去内脏,洗净的鱼被甩在案板上,福珠将其斩成鱼片,只等煮米的锅开。
张嬷嬷把福珠带来的排骨洗净,按照福珠的要求剁成小块儿,并葱段冷水下锅。
福珠正在切韭黄,码齐的韭黄被切成三寸大小,菜新鲜的很,“咔哧”切下去,蒜味儿冲鼻。
等焯排骨的水开了,福珠用小火煎至金黄,排骨边缘微微发焦,上边泛着小泡,滋滋作响。
“嬷嬷,将糖拿来。”福珠用成块的冰糖炒好糖色,加入排骨一同翻炒。二者融为一体,排骨穿上了红衣,将调好的醋、生抽,大料姜水倒进去调味,盖盖焖煮。
“我滴个乖乖,这猪肉还能这么吃!”张嬷嬷惊叹,其实她不老,三十五六,是陆离母亲的陪嫁丫头。陆母嫁过去做妾也不受重视,所以厨娘和丫鬟的活都是她揽着,一晃近二十年。如今陆离分家出来,陆母仍是不习惯别人伺候,这也是院里没有下人的原因。
“我做的多,等出锅可以留两块给您尝尝。”厨子烧菜一般都会余一些,方便尝味儿,这不算坏规矩。而且福珠见这个嬷嬷不排挤自己,对她也有好感,当然要一起分享美食了。
“那感情好,这边的粥也开锅了,需要熄火吗?”嬷嬷指着冒热气的砂锅道。
“不用,粥还没煮完呢”福珠掀开锅盖,里边的米已经熬出了米油,不得不说古代没有污染的米就是香糯软甜。
倒入腌制好的鱼片,福珠用筷子轻轻滑散,米香和鱼肉的鲜香一下就飘出来了。等熬到鱼片皱起,便可以出锅了。
竹笋切丝焯水后迅速过凉水,浇上炒香的蒜末和剁椒,“滋啦”笋丝和热油的碰撞。
张嬷嬷垫着厚厚的毛巾捧着瓦罐,福珠提着食盒,天寒的很,热菜拿到外边转一圈油就凝固了。
正院里依旧冷清,门口有一颗高大的香椿树。穿过走廊,福珠见到了陆老夫人。
面前的人年过三十,陆离那双眼睛随了母亲,只是陆母那双桃花眼更温柔,眉毛像三月的春柳,笑起来春风拂面,有这么美丽的母亲,怪不得陆离长得俊俏呢。
张嬷嬷见陆母又站在窗边,把瓦罐放在桌上便道:“夫人当心着凉,快把披风披上。”
“我又不是泥捏的,吹点风也没什么。”陆母声音清脆,倒是与她的长相不同。
陆母看向福珠:“这小娘子是?”
“夫人,咱们少爷请来董娘子给你做吃食。”张嬷嬷扶着陆母坐在桌旁。
“夫人好。”董福珠凭印象行了一礼。
“不用行礼,我没有这么多规矩。”陆母摆摆手。
“小娘子心灵手巧,做的菜都是我没见过的,刚才在厨房,我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张嬷嬷开玩笑说:“夫人快尝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