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到古代去养猪(美食)(133)

作者:大饼娘娘 阅读记录

炒到半熟后,福珠撒了几滴酱油上色,光有色还不行,“味”也是不可或缺的,除了平时要加的葱段、生姜、八角、醋之外,还要放糖、草果、桂皮、香叶、良姜加水炖煮。

阿余见锅里有“生姜”还有“干姜”,不由地疑惑:“小姐,为何都是姜,还要放两次?”

“生姜味鲜,用来提味,良姜用来留味,两者不繁复。”福珠往锅里撒了秦椒面,肉汤变得红亮,还需一会熬煮儿,等辣味入进去。

出锅前,福珠让阿余用筷子把姜片、大料等捡了,就连葱都切的是滚刀大段,好挑的很。

肉臊子着实是一半肉,一半油,黄灿灿的油下沉着肉,阿鲤感叹:“要是想食一口肉,得准备双长筷。”

在锅底刷上薄薄一层油,散上打匀的鸡蛋液,小火煎至淡黄,鸡蛋饼就能揭出来了,福珠一连煎了十来张才作罢。

素臊子只需收集时令蔬菜,加盐炒熟即可,福珠选了豆芽、豆腐、小葱、胡萝卜,再将切成菱形片的鸡蛋片一齐下锅,最后放进切碎的黄花菜和云耳翻炒,云耳也唤作“雨”,就是后世的木耳,有“素中之肉”的美称,价格不低,福珠也是想念这口甘醇的菌香,才咬牙买了些。

做完这些,剩下的等人齐了再动手也不晚,面条食的就是刚出锅的新鲜度,时间一久,面条坨了或糟了,口感会大打折扣,以福珠多年的经验认为,食面条最好就是端着碗在锅边守着,捞出来便尽快嗦入口中,若用的慢了,中途的面条都会坨成一团。

陆离从肃王府出来,还不能进宫,皇帝命人告诉他,天黑后易掩人耳目,方可入宫。

既如此,他带着陆禾、迟武两人直奔有福来,迟武一听去饭馆,眼睛一下就亮了,抑制不住的高兴:“早就想念董娘子的手艺了,跟着公子有口福!”

陆禾跟在陆离身边这么多年,早已养成了宠辱不惊的性子,悄悄看了一眼陆离,果然不愉,轻咳一声:“迟副将军慎言!”

迟武疑惑,陆公子走之前,好像瞪他一眼?

陆离一行人到的时候,天已经擦黑了,食肆里的火锅已经点起来了,掀开厚厚的草帘,热气扑面而来,暖和不少。

不过深秋夜凉,许多食客更愿意打包回家食,毕竟这古代没有那么多灯,太阳落山就是一片漆黑,所以夜间的饭馆没有夏日那么火热,食客是三三两两的。

福珠见他们到了,让阿鲤给三人端来热茶暖身子,小声对陆离说:“今晚食面,只是不知什么时候到,还需等一会儿,做好去后边用。”

陆离听着福珠絮絮叨叨的小话,脸上不由地挂上笑,其实福珠不知,她的语气里还有点小埋怨,陆离道:“下次我让陆禾提前告诉你,再不让你空等,可好?”

福珠看着他发笑的眼,也意识到刚才的举动,忙解释:“我不是怪你,就是让你等一会儿...”

到最后没声儿了,陆离轻轻捏了捏她的指尖:“我知道姑娘不是怪我,但我觉得下次提前告诉你更好,还有,以后我离开也提前和你说。”

“嗯,我还是很想知道的,老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福珠说完,回捏了一下他的手,便去厨间熬酸汤了。

酸汤是臊子面的关键,福珠将刚才捞出来的香料一股脑放进清水里,水开后转小火焖煮出香味,隔着锅盖能闻到香气的时候,福珠用笊篱把它们捞出来,把素臊子倒进去煮上片刻,只蛋片过水烫一下就行,煮过了就坍了。

林大厨把面条抻好,“啪啪”在面板上摔打几下再顺着锅沿滑入煮开清水中,他心里不禁感叹:董娘子年纪虽小,手上的功夫可不软,这面揉的软硬适中,若再硬一分,面条会发倔,软一分,口感发糟。

素臊子出锅前还缺点盐,福珠用小勺往里洒,丝毫没有意识到她在行家心里又上升了一个高度。

阿茂把装着面条的海碗端到后院的正屋里,福珠道:“因着外边冷了,所以暂时舍弃了小石桌,就暂时用屋里的小木桌吧。”

前几日就把正厅里的杂物收拾好,来几个人用饭,屋里也不显拥挤。

桌上只几个海碗,除了装面条的,还有装素臊子与肉臊子的,为了防止面坨,福珠赶紧舀上素臊子汤。

陆离见里边有盈透的豆芽、白嫩的豆腐、鹅黄的蛋片、红褐的木耳,剩下的他一时分不出来,正当他还想细看的时候,福珠把调好料的碗送到他面前:“赶紧用,久了就失了味道。”

只见面汤上还顶着两大勺肉臊子,陆禾不敢劳烦福珠下手,学着福珠分别浇上素臊子汤,再舀上肉,拌匀的面条油润,汤底红亮,迟武等不了,直接挑一大筷子嗦入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