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到古代去养猪(美食)(130)

作者:大饼娘娘 阅读记录

“湖盐多是晋都来的,除此之外还有井盐,两者价昂。海盐价廉,多留给百姓所用,所以没有特殊原因,不会出现在京城。”刘宣自小耳濡目染,说起“食盐之道”并不陌生。

福珠第一次了解用盐的地域差异,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了:“没想到日日用的盐如此来之不易,不如咱们就用它做一道独特风味。”

本来忧心忡忡的刘宣噗嗤笑了:“在福珠这里永远不缺美味!”

“哎呀,美食乃烦恼的调味,再说现在有王爷帮忙,莫要烦恼啦!”

到了有福来的后门,俩人悄悄地下了马车,刘宣停留了会儿就回府了,她属实没有心思分给其他。

福珠送走了她,吩咐宋茂购置大量的井盐,此盐细软、味淡,可随着时光酿出特殊的腊味。

秋风渐起,北方的深秋干而凉,挂起的腊味不会变腐,霉菌自会发酵成特殊的风味。

董父为此杀了好几头猪,除了火腿之外,其他地方也不能浪费,剩下的福珠打算制些腊肉,灌些腊肠。

新鲜的猪腿不免有淤血,挤不干净,时间一久会发展成邪味,福珠与林大厨挤猪血,剩下的人拔猪毛,钻猪蹄子,赵凝儿也加入了给猪肘拔毛的阵营。

半天下来,她的感想是:这活不宜多干,容易变成斗鸡眼。

“我们赵娘子辛苦,等腊肉腌好,多分一条火腿给你。”

说着话,福珠指了肥瘦相间的部位,让阿茂切下来,斩成丁做成腊肠,只月余便可以拿来食。

上好的火腿要三年以上,抹好了盐,便将它挂在山洞里风干,猪腿上的脂肪逐渐氧化分解成漂亮的油花,盐霜渗透进猪肉的肌理,发酵成奇特的美味。

福珠要腌的腊肠是麻辣口的,辣可以压黄酒的辛味儿,她前世吃过原味腊肠,甜中带着酒的辛辣,属实怪异。

制作腊肠的肉一定要肥,偏瘦会被风飕的“干柴”,鼓囊囊的腊肠到时只剩扁扁一条,若没点油脂,怎抵得住寒风侵袭。

肥点却不怕,切了腊肠炒饭,荤油酝酿的回香,让白饭都变得“雍容”了。

饭馆一直忙到天黑,日头下的越来越早,天气越来越凉,不少人已经裹上了袄子,福珠在飨食与朝食添了生姜羊肉汤,给起早贪黑的人们驱寒。

最后一位食客饮完热辣的羊肉汤,食肆便落了锁,京城一片寂静。

此时,肃王派去的探子开始行动,那座小院里的东厢房藏着账本,刘宣的两个密探带路,精准地将账册偷走了。

两个密探潜进来看过,哪本重要已经了熟于心,只一个时辰,陆林勾结三皇子走私官盐的证据便呈在了肃王的桌案上。

肃王草草翻了一遍,发现丢失的那批军饷也与他们有关,三皇子的野心昭然若揭。

他写信令陆离立即回京,接下来的几日,肃王越翻背脊越发凉,莫说其他,光是盐税就分得了数万两白银,三皇子所获只多不少。

只是陆离还未赶到,陆林先他一步发现账本丢了。

为了掩饰,肃王让密探一并偷走了书房里值钱的字画与孤本,所以陆林只以为遭了贼,急哄哄派人暗中查访小偷的踪迹。

第64章 豆豉熬油渣 找茬

近三百斤的肥猪,肉膘足有三寸厚,这是不多得的好东西。福珠将板油切的四四方方的,开始炼猪油了。

猪油罐子空了几个,阿鲤用碱水洗净,又可以囤上好几罐子,放上一年半载的都没问题,只一点:不能沾水,沾水就会发霉发臭,所以陶罐一定要倒扣着晾干。

白花花的猪板油先用葱姜水焯净祛味,等水汽吹干再小火煸炒,不然噼里啪啦的热油块崩炸,厨子会顶着锅盖,握着铲子到处躲藏,很是狼狈。

熬油渣考验的是耐心,阿鲤看着迟迟未动静的锅,心急道:“莫不是这猪油锁在里边出不来?”

福珠翻翻铲子,让她看了看渐渐卷边的油脂:“得到一定程度,猪油才会渐渐析出来。”

果然,福珠翻到锅底,阿鲤看到了点点猪油,片刻,便增多了,像皂角水一般冒着泡泡打着滚往外淌。

仔细看猪油块,热油将它炸的焦黄,越缩越小,因着油渣要留作他用,所以未等炸干它最后一滴油,福珠便早早捞出来了。

阿茂起了大早,去那老酱油铺子买豆豉。

昨日回来福珠便想买,见刘宣心情着实不畅,便作罢了。

铺子的豆豉按时节卖,老翁对作豆法研究的极透,因时而令,听他的老主顾说:这里的豆子是按照古法酿的,福珠捏了两枚豆豉,颜色泛黄,豆衣干皱,味道香美,软度贴合指肚,颗颗分明,品质尚佳。

豆豉的酿造之法,福珠略有耳闻:豆子首先要用陈的,新豆子水分不一,蒸出来的生熟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