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到古代去养猪(美食)(127)

作者:大饼娘娘 阅读记录

提到的陆离这会儿在苏杭的码头搬货,他们一行人到达此地就换上了短打,经一个叫“麻大”的工头介绍,陆离几人终于找到上船的理由。

这里来往的船只络绎不绝,大到能达上千石头,最小的也有百余石,每搜船最少在码头停留三天,才能将货物转移动。

如今是两艘货船在装,他们兵分两路,陆离和陆禾一组,迟武带着两个手下一组,每搬一样就趁机试探,陆离的目标是找到那批官盐,此物分量重,不好藏匿而且手感特殊。

看过账目,陆离知道那日丢失的军饷里,有朝廷调给闽南的几百石湖盐,便是从刘家而出。

海盐颗粒粗糙,除了腌菜,还要二次研磨,湖盐细小如砂,隔着麻包就能摸出来差别,陆离来之前已经向皇帝请求:严格限制湖盐与井盐的调配,所以任何细盐都不能在此时出现在码头。

他们从早上一直搬到了晌午,每类货物他们都上过手。用午食的空隙,几人坐在一起,都没寻到踪迹,陆离咽下锅盔卷菜,嘱咐道:“都别灰心,下午再仔细些,千万不能马虎”

第62章 肉骨茶 截获赃物

陆离带着人以连在码头干了半个月,这日下了工,麻大特意把陆离叫过来,悄悄说:“明天有个大活,管事的多付一倍的工钱,只有一个要求:快!我见你们几个干活麻利,才叫上你们。”

陆离装作千恩万谢的模样,连声保证明天迟不了,要走的时候,麻大又将他叫住,这下倒是换了他不好意思:“兄弟,昨日那个酥脆的锅盔饼子可还有?”

“还有几张,明日给大哥带来。”陆离心里不愿,表现的很热切。

“嗐,从昨日我就念着那口,干香赋油,看着不大,食了却拿时候。”麻大听见还有,乐呵的不得了:“我就提前谢谢兄弟了!”

话说,昨天陆离正拿着鲜肉锅盔嚼,麻大在一边听着“咔嚓”声,还有空气里的油分子诱惑,他厚着脸皮跟陆离掏了一张,这也是为什么有好活计要惦记陆离。

五个人拖着沉重的身体回了客栈,用完飧食,陆离告诉众人:“明日码头来大活,今天好好休息,不要误了时辰,这几日大家伙辛苦,不过我觉得咱们的机会快到了!”

连着几日猛干,都累的不得了,陆离收拾干净躺在床上,想着福珠在京城忙什么,只盼着早点找到线索......不知不觉,他便睡着了。

京城下了第一层霜,白菜叶被打的耷拉着,菜谱也要向“暖”倾斜了。

要说冬日里食什么最驱寒,当然是来杯热茶,亦或是饮上一碗热汤,福珠想到了前世的一道华人美食:肉骨茶。

这碗汤凝结着华人下南洋谋生的不易,这个朝代的码头也有那么一群人,通过卖苦力扛起一家的重担,似乎向前延伸的历史再回溯,在这道菜里凝结成一个缩影。

福珠去了猪场,选了带骨的长肋排,让董父斩成长条状,福珠特意绕了个圈,去药铺找了几位药材:党参、黄芪、当归和甘草,既能驱寒强身,还能祛除杂味,做肉骨茶必不可少。

降完霜,预示着寒冬要来了,古代的冬日要想食到新鲜的菜并不容易,福珠特意受了不少白菜,腌了芥菜,还有尚书府囤好的梅菜和酸菜,还有不少菌菇可以用,菜式倒也短不着。

码头的扛工的汉子最晚着棉服,最早穿春衣,在他们身上永远能看到满背的汗水还有蒸腾的热气,仿若他们旺盛的生命力。

暖烘烘的肉骨茶早从早食开始供应,现在太阳落山早,铺子关门也早了,为了配合京郊的“打工人”,福珠再次卖起了早点。

寒冬的五更天,工人揣着手,是铺子最早的一批客人。点上一碗肉骨茶,汤汁清靓,撩拨着食客的味蕾,挑起一根带肉的排骨,肉已炖到脱骨,毫不费力就能吮到嘴里,然后就是大嚼特嚼,嚼到大块脆骨,那汉子的咬肌都一鼓一鼓的,痛快淋漓。

光喝汤不足以开启忙碌的一天,食客可以佐着干脆硬实的“炸干鬼”,还能点上一张夹着蛋的煎饼。

虽说拎出哪样来作为朝食油水都不小,可初冬正是贴膘的时候,也算是顺应四时的。

肉骨茶用到的调料繁多,颜色调的也精彩,将骨汤晕成撒了金的湖面,金灿灿的油花像坠入石子泛起的水波,想要清爽的可以撇掉油脂,更多人选择保留这点油水,多沾点荤腥,干活才有劲。

福珠将它们放在纱布包里,烹至味道足了就拎出来,避免食客喝汤时遇到药草,破坏了用饭的心情,就着实不美妙了。

调料虽多,没有恼人的药性气,福珠搭配的异常和谐,再将煮过香菇的水作为汤底,菌香平而淡,甚是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