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人摆摆手表示不用,他们胃口大。
这一举动还是心思细腻的女子最受用,纷纷夸福珠贴心,尝过之后,又开始夸赞月饼味道好。
水浆皮只薄薄一层,掩不住馅料的甜,乃嗜甜人士的首选。牙口不好、对糖度接受力低的人便可以选翻毛月饼,只轻轻一咬,片片的酥皮便落了一地,像鳞毛一般。
许多年轻人更爱水浆皮,有些走亲访友考虑到老人的,多数会选翻毛皮,有的直接大手一挥,每种都来上两样,管他什么,总之味道都差不了。
需要访友的食客用竹盒子拎走了,买来自己用的就简单用蒲包包上,麻绳一扎,省银子又轻便,还有更高需求的:譬如馈赠师友、上司,用蒲包会显得不重视,而且盒取“和合”之意,衬中秋也应景。
所以福珠特意准备了漆盒,黑底红漆金边,四周用金漆描了竹子、桃花、蝙蝠的图案,样式是极贵重的,当然价格也是极高的。
还有人不用包,直接端着盘子坐在铺子里食,刚出锅的蛋黄月就被送过来了,到食客手里,酥皮已经被耨的湿软,一口下去,黑芝麻兜着蛋黄一齐裹挟入口,蛋黄醇香回甘,黑芝麻苦涩甘醇,酥皮没有味道却增加了层次感,苦、咸、酥、干,看起来冲突的搭配,却是越嚼越香,那年轻人食完一块,顾不得擦嘴角的渣渣,便又买了十多块蛋黄月。
京都的百姓一开始对咸口月饼接受度一般,但仅限于尝之前,安御医食完鲜肉月饼,觉得其他口味都逊色许多,饼皮酥中带脆,粉中带韧,使劲按压,内馅还能挖出汤汁来。
宁惜锦更爱枣泥核桃馅的,枣泥细如脂膏,泛着浓烈的香气,枣子本身的甜度大,用牙齿切断,还扯出丝来。
枣泥是软的,核桃是脆的,带来多层的口感体验,细细品味,核桃外皮有点苦涩,咀嚼出的油脂,马上就与枣泥融合了,是名副其实的甜、香。
宁王尝了一口五仁馅的,冲着这名字,他偏爱此月饼。五种果仁在一起翻炒,加糖浆猪油凝结成团,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掰开后,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是哪五仁,没有肉,依旧能嚼出脂肪香。
尚书夫人则更爱翻毛月饼,饼皮细腻口感清淡,外边看着瓷实噎人,切开后可以用“层峦叠嶂”,她不禁感叹:“皮薄如纸,如吹雪轻透,却层次不穷,雅趣至极!”
有福来的月饼,从口味、形态、寓意无不俘获大礼朝百姓的偏好,自是火爆非凡,尤其是福珠将“五仁”的涵义用红纸写了贴在外边,又招来了许多墨客来此品鉴。
福珠同时供应一线天的月饼,实在是忙不过来,陆离有一日过来,听她诉完苦水,立马从酒楼调了五个小厮去帮忙。
这才解了她的烦恼,陆离则被投喂了满肚子的月饼、烤肉,回去的时候,手里还拎着好几盒子月饼,福珠叮嘱道:“人情往来别忘了走动,不够再来取。”
离中秋越来越近,为了应“团团圆圆”的景,放入漆盒的翻毛月饼增大到半斤重,漆盒也变为双层,馈赠贵友更显大气。
陆离将月饼提到皇宫,不久便传出来,有福来的月饼深得圣上夸赞,家家都要尝尝这皇上称赞的月饼。
中秋节的氛围也被推到了至高点,丰收之季,劳碌一天的百姓,粮食满仓,与家人同坐,一桌饭菜,花前月下,家好月圆,这是平凡人素朴的追求。
第56章 火锅 金花卉钗
旅居在京都的游子们,来食铺购几块月饼,与好友同享之。中秋当晚,食客不减反增。
有福来里外坐满了人,大家不分你我,举酒庆贺,食肆里外都是欢声笑语,把思乡的忧愁冲淡许多。
刘氏带着幼儿元毅也来凑热闹,因着没有落单的女子,所以福珠邀她与自己同坐。
赏月品月,再听上一嘴笑话,有食客点菜就去烤,没人便坐下食饭,中秋在忙碌中圆满地度过了。
八月过半,天气渐渐转凉,坐在屋外畅饮到深夜,恐要冒着腹泻的风险,是时候请食客回屋里坐了。
烧烤退场,接下来就是火锅的天下了。福珠托肉菜江找到一个好手艺的锻打师傅,这次要打的不是铁锅,而是铜制双耳暖锅,大口宽腹,既薄且轻,仿制獠人所用,易于导热熟食。
火锅这吃食,非常简单,只要有容器、食材还有配料就可以直接开涮。至于它是什么属性?麻的、辣的、酸的、鲜的,由火锅的灵魂——锅底来决定。
京都人口从东西南北、四面八方而来,口味偏好大有差异,秉持着“包容、贯通”的原则,福珠将东北酸菜白肉火锅、老北京铜锅、羊蝎子火锅、菌汤火锅、猪肚鸡火锅、川渝火锅统统端上饭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