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财神娘子从守活寡开局(282)+番外

作者:温酌戏烽 阅读记录

想到这里,他下定了决心。

“回信给蔡相公,林竹才疏学浅,恐难当大理寺重任。江南刑狱积弊未除,乞留任。”

张诚倒吸一口凉气:“大人!这可是……”

“去吧。”李林竹摆摆手,从书架上取下一本手稿,封面上写着《解尸录》三个遒劲的字。

*

秋日的阳光透过窗棂,在李林竹的案几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正在绘制一幅新的解剖图,突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大人!”张诚慌慌张张地闯进来:“苏州急递!”

李林竹展开信笺,脸色骤变。纸上寥寥数语:任娘子,病危。

毛笔从他指间滑落,在宣纸上洇开一团墨迹。

“大人?您脸色很差……”

李林竹猛地站起:“备马!我要去苏州!”

“可明日还有……”

“就说我突发重病!”他已经脱下官服,从箱底取出一件半旧的青色长衫。

*

绍兴二十七年冬,赣州城郊一处破败的祠堂里,新任提点刑狱宋慈正在翻阅一堆发黄的纸页。连日大雨冲垮了祠堂后墙,露出这个暗格。

“大人,都是些鬼画符……”随从捂着鼻子道。那些纸上画满了奇怪的人体图案,还沾着可疑的暗褐色痕迹。

宋慈却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展开最大的一张。纸页顶端隐约可见“解尸录”三字,下面是一套完整的验尸流程记载,其中“三层验尸法”几个字格外清晰。

“这是……”宋慈的手指微微发抖:“百年前的李提刑遗著!”

他听说过这个传说——北宋时期有位李姓刑狱官,精于验尸,曾著《解尸录》传于仵作之间。后来金兵南下,原本失传。

“快!把所有纸页都收集起来!”宋慈急切地吩咐:“再去打听这祠堂的来历!”

随从们面面相觑,不明白这些脏兮兮的旧纸有什么值得兴奋的。但宋慈已经沉浸在这些残缺的文字中,时而惊叹,时而沉思。

“原来如此……颈部勒痕需剥开肌肉查验舌骨……溺死者需剖验肺部积水……”他喃喃自语:“李公真乃神人也!”

窗外,雪开始飘落。

宋慈将那些残页仔细包好,揣入怀中。他知道,自己手中的不只是几张旧纸,而是一个痴人用一生换来的智慧结晶。

“取我笔墨来。”他忽然道:“我要重新整理这些方法,让李公之学不致湮没。”

多年后,宋慈将自己的探案经历与《解尸录》里的法子融会贯通,最终成书。

书封——《洗冤录》。

第128章 李怀桑的快乐小日子

绍圣二年, 谷雨。

晨光刚刚爬上任李义庄的屋檐,李怀桑已经端坐在母亲书房的红木算盘前。十四岁的少女手指灵活地拨动着檀木算珠,发出清脆的"嗒嗒"声, 像一首晨间的乐曲。

“上月江南丝货的盈余,再减去给女学添置的笔墨费用。”李怀桑喃喃自语,眉头微蹙,突然眼睛一亮, “还余二百八十三两七钱!”

书案对面,任白芷放下手中的毛笔, 唇角扬起一抹满意的微笑。三十出头的任夫人依旧明艳动人,只是眼角多了几道笑纹,那是十年如一日经营义庄留下的痕迹。

“比我的计算结果还快了三息。”任白芷将一碟桂花糖推向女儿,“错了一个数。”

李怀桑立刻抓起账本重新核对,片刻后拍了下额头:“运输费用我少算了一车!应该是二百六十八两七钱。”

"这就对了。"任白芷眼中闪烁着骄傲,"你爹当年学这个, 三个月都算不明白一页账。"

窗外传来女孩子们的说笑声。义庄收养的二十多个孤女正结伴去女学上课,统一的淡青色衣裙在晨风中飘动, 像一片移动的竹林。

“大娘子。”管家在门外轻唤, "新到的蜀锦已经入库,这是清单。"

李怀桑抢先一步接过清单快速浏览,突然指着其中一行:“这批云纹锦的进价不对, 比市价高了两成。”

任白芷接过一看,笑着摇头:“这是加了特殊织法的上等货,价格自然不同。不过。”她赞许地摸摸女儿的头, “警惕性很好。”

这是李怀桑最幸福的时刻。每当她在数字中发现奥秘, 母亲眼中那种"不愧是我女儿"的光芒,比任何夸奖都令她欢喜。

“去吧, 该去女学了。”任白芷合上账本,“今日有算术课,别让林先生等急了。”

李怀桑收拾好笔墨,突然想起什么:“娘,表姑说今天下午让我去钱庄学兑票。”

“记得申时前回来。”任白芷替女儿整了整衣领:“你爹今日要回来。”

“不过你表姑父应该会主动催你回来。”

听到这个消息,李怀桑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又可以听爹讲那些离奇的命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