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财神娘子从守活寡开局(258)+番外

作者:温酌戏烽 阅读记录

右相王大人也开口附和:“臣也以为,水利工程自古以来需慎之又慎。且运河乃国朝命脉,若仓促上马,怕是劳民伤财。”

舒御史更是义正辞严:“此事乃乱政之举!任氏一介妇人,竟敢僭越朝政,实乃悖逆!”

“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蔡大人却出言支持:“怎么在你们嘴里成了搅动国本?”

“正是!”章大人也出列附和道:“有些人的反对到底是就事论事,还是别有用心,可不好说。”

群臣议论纷纷,声音此起彼伏,宛如陷入了一场争吵。

官家端坐龙椅之上,神色未动,指尖轻叩龙案,似在等待任白芷的回应。

此时,她的肚子微微隆起,在一众大腹便便的老臣之中倒也不算突兀。

“任氏怎么不说话?”官家见她出神,问道。

“啊?”任白芷愣了一下,官家今早只让她随朝听政,并未让她发言啊。

但她对上官家的目光,眼底分明带着期待。

好吧。她在心里骂道,就知道这个老板不顶事,还得自己上。

她从容走到殿中,施了一礼,朗声道:“诸位大人,民妇有一事不明,还请诸位不吝赐教。”

“修运河,到底是不是好事?”

她话音刚落,户部尚书率先回应:“自然是好事。”

工部尚书虽不愿承认,但还是不情不愿地点头:“本可以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他本欲继续反驳,却被任白芷抢了先:“既然是好事,那想来各位大人反对的,就不是修运河,而是,我来主持修运河。”

“没错!”礼部侍郎立刻接话,语气不屑。

“那正好,诸位大人都在,这利国利民的好事,已经摆在这儿了,钱到位,人到位,随时可以开工。”她索性将怀中厚厚的册子丢在地上,“既然你们认为我不配主持,那请诸位推举一位更合适的大人吧。”

殿内顿时一片沉默。

“要不,尚书大人你来?”任白芷看向工部尚书,“这里数你最有经验。”

工部尚书脸涨得通红,呵斥道:“胡搅蛮缠!”

“那,宰相大人?”她又侧过身子,望向王大人。

王大人摆摆手,避开她的目光。

“或者蔡大人?”她看向蔡大人。

蔡大人笑眯眯地道:“任大娘子,这些都是你的功劳,我可不能半路抢走。”

老奸巨猾。任白芷心道。若成功,功劳记在新党;若失败,他们会立刻与自己割席。

她故意皱眉:“这也不行,那也不要,这么大的好事,居然没人肯接手?”

殿内鸦雀无声。

她铿锵有力地补了一句:“除了我。”

“你们说修运河,伤财,我便去民间聚资,伤不到朝廷的钱。”

“你们说修运河,劳民,我便开出高薪。往年的徭役民夫,朝廷每日最多给五十文口粮,我出九十文外加十文辛苦钱。”

“往年雇工每日工钱不过三百文,我提到了四百文,超额完成另计奖金。”

“劳民是让人干活不给够钱,给够钱再让人干活,那叫雇佣。”或者说,牛马。

“一个利国利民的好事,如今既不劳民,又不伤财,还不需要你们以乌纱帽担保。即便如此,你们仍然争论不休。到底是为国为民,还是在惋惜无法染指的利益,还请各位大人不吝赐教!”

她的话在大殿里回荡,众人脸色各异。

工部尚书冷哼一声,沉声道:“你以为这样就不是劳民伤财?你给的工钱过高,来年秋收,劳工必定弃农从工,粮食不足,动摇国本!”

“这顶帽子倒是张口就来。”任白芷微微一笑,“大人可知,这些劳工本就要服徭役,难道我不修运河,你便能免去他们的徭役?”

工部尚书哑口无言。

“至于雇工问题——汴梁城外普通农户或佃户,受河道改道影响,五口之家年收入不过三十贯,而地主大户靠收租,年入几百贯。”

“若因我出高薪,农户有了更多选择,倒逼大户减租,这可算是功德一件。”

她停顿了一下,忽然微微一笑,似是无意地看向工部尚书:“哦,对了,大人家里也有良田百亩吧?”

工部尚书脸色大变,连忙道:“陛下莫听她挑拨!我家的良田都是自耕,从未雇佣佃户!”

“啊。”任白芷似笑非笑,“原来连佃户的机会都舍不得留呢。”

“你!”工部尚书气得胡子发抖,“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任白芷轻轻摸了摸微微隆起的小腹,笑道:“是啊,我们女子跟小人的日子已经很难了。所以,还劳烦大人高抬贵手,别老跟我们对着干啊。”

工部尚书冷哼一声,神色不善:“果然是商妇,目光短浅,大字不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