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语气一顿,似是想起什么,又叹道:“当初给你说亲,可真是把能找的亲戚都翻了一遍,连几百年不走动的都问了个遍。问到他时,他说有个朋友的儿子,年岁与你相仿,也在京城,说可以见上一面。”
任白芷隐隐有些不妙的预感,果然,苏沫继续说道:“谁知那什么乌台给你这位舅舅定了罪,流放了,这门亲事才算彻底黄了。最后没办法,只能定到了李家。”
说着,她颇为满意地看了一眼身边改头换面的黄彪,笑意颇深:“没想到,你俩竟还成了朋友。”
黄彪一改往日的痞气,笑得十分乖巧:“是在下没这个福气。”
说完,又意味深长地瞥了一眼一旁沉默不语,把茶当酒喝的李林竹。
然而任白芷压根顾不上二人之间的小动作,目光灼灼地追问:“所以……这个舅舅,叫什么?”
“单名一个轼,蜀地老家那边的。”苏沫摆摆手,一脸不耐,“你这孩子,问这些无关紧要的做什么?”
她话音未落,任白芷已是整个人僵在了原地,脑海里轰然炸开一片惊雷。
苏轼?!
大文豪苏轼?!
她的……远房舅舅?!
天哪,这可是能吹几千年的事!
任白芷只觉呼吸一滞,甚至有些头晕眼花。然而,尚未等她彻底消化这惊人的信息,她的目光落在一旁的黄彪身上,神色骤然凝滞。
苏轼的好友,姓黄……
她咽了咽口水,小心翼翼地问道:“等等,你爹……不会叫黄庭坚吧?”
不会吧?才子取名这么随意的么?!
“芷儿,不得无礼!”苏沫一声呵斥,旋即转向黄彪,语气缓和了许多:“秉文啊,我这小女儿出嫁前不是这样的。”
任白芷怔了怔:“秉文?他不是叫黄彪么?”
“不碍事的,伯母,我就喜欢她直来直去的性子。”黄彪笑着先应了苏沫,又侧头看向任白芷,似笑非笑地道,“只是市井朋友不懂,喊得快了,便成了黄彪。”
“什么市井朋友,分明是些泼皮。”李林竹忍不住小声嘀咕。
“大丈夫不拘小节。”苏沫倒是颇为赞赏地点点头。
黄彪谦虚地摆摆手,语气恭谨:“不敢当,不敢当。在下并无李兄志在四方之志,只想留在京城,安心读书,考取功名,也算不辜负族中长辈的谆谆教诲。”
他一番乖巧懂事的话,惹得苏沫眉开眼笑。
“读书?你?”任白芷刚脱口而出,手便被苏沫轻轻拍了一下。
“瞧瞧这孩子,多体贴,多懂事。”苏沫满眼满意地打量着黄彪,感叹道,“终究是年长几岁,知道长辈的良苦用心。”
“不像有些人,都要长辈亲自上门请。”苏沫意有所指地看了自家女儿一眼。
却被李林竹误会,说的是自己。
他的手指微微收紧,茶杯里的茶水随之微微荡漾。
岳父岳母如今对他不满也是情有可原,只能怪自己当年成婚匆匆就离家,前几日又为了小狐狸顶撞了他们。
但那又如何?小狐狸如今只喜欢他一人。
想到这里,他正暗自得意地扬起头时,苏沫忽然话锋一转:“秉文啊,你瞧着白芷如何?”
刹那间,茶盏一颤,茶水险些洒了出来。
第105章 家常(二)
“娘!”任白芷猛地打断了苏沫的话, 声音大得屋内众人都微微一震。
“干什么呀,吓我一跳!”苏沫不满地推了推她,横了她一眼, 嗔怪道,“怎么,你也知道自己理亏了?”
她轻哼一声,微微侧开头, 语气里带着几分幽怨:“哪有做儿女的跟父母闹别扭,还要我亲自上门来哄的?你爹再过几日就要去外地上任了, 你不想见他,也不想见见我么?我要今日不来,下次见面都不知是何时了。”
说着,她竟抬手抹了抹眼角,轻轻啜泣起来。
任白芷被她这一哭,莫名生出几分愧疚, 忙不迭地安慰:“不是,娘, 我这不是忙么?”
“忙忙忙, 都忙!”苏沫抽了抽鼻子,语气更是哀怨,“小时候你可不是这样的, 最喜欢黏着娘亲。每日学诗学得好,还会让我陪你睡,作为奖励呢。”
她轻轻叹了口气, 眼底泛起些许感慨:“岁月不饶人啊。一晃眼, 你都成家了。”
任白芷瘪瘪嘴:“怎么还怪上我了?是我爹关我的事儿还没给我道歉呢!”
“哎呀,你这孩子, 父母哪有隔夜仇的?”苏沫微微皱眉,转头看向黄彪,似是寻求支持,“对吧,秉文?”
“是是是。”黄彪对家务事难以置评,只得连连附和。
“有你什么事?”任白芷不满地瞥了他一眼,李林竹则紧跟着点头,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