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财神娘子从守活寡开局(139)+番外

作者:温酌戏烽 阅读记录

“胜算?”老太太嗤笑一声,缓缓放下茶盏,眉眼微微一敛,语气淡淡:“王氏的手段,能斗得过大理寺少卿的家眷?”

秋实微微一惊,抬眼瞧了老太太一眼,小心翼翼地道:“老太太的意思是?”

老太太眼底深沉似海,轻轻敲了敲椅扶手,语气平缓却透着不容置疑的笃定:“若是能靠一纸小报、几间药铺就能撼动刘家,刘家也不会在京中立足至今。”

秋实低垂着头,心下也明白老太太的话不无道理。

她迟疑片刻,还是小心翼翼地开口道:“那老太太为何一直未曾出手?眼下若不尽快相助,大娘子怕是要吃大亏了。”

老太太闻言,轻轻一笑,神色间带着几分意味深长:“她若不吃点苦头,怎会知道世道艰难?”

秋实微微一怔,随即了然。老太太素来深谋远虑,自然不会让大娘子真的吃亏,但也不会让她这般轻易过关。她这一番按兵不动,不过是为了让大娘子知难而退,届时她再出手相助,大娘子必然会心存感激,顺势回归李家。

秋实迟疑了一下,还是低声道:“可如今太太已经先一步出手,若是大娘子以为此事是太太相助,而对老太太心存芥蒂,岂不是。”

老太太闻言,神色不动,轻轻摆了摆手,声音淡淡:“王氏不过是做些小打小闹的事,成不了气候。等她们折腾得差不多了,自然会知难而退,到时候,还不是要来求我?”

秋实心下佩服,老太太从一开始便料定王氏的作为不会有真正的效果,也知道大娘子这场官司若想取胜,最终还是要仰仗更大的权势。

她忍不住问道:“那老太太打算何时出手?”

老太太抬眼看了她一眼,缓缓道:“时机快到了。”

她目光微微沉了一瞬,语气透着不疾不徐的笃定:“以卵击石,只会让人看笑话。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从来不是舆论,不是平头百姓,而是权势。”

她抬手理了理袖口,目光微微眯起,神色间透着一种久经风霜的睿智:“等她彻底无计可施时,便去请侯爷出面。”

秋实听到“侯爷”二字,心下一惊,立刻反应过来。若侯爷肯出面,这桩官司的天平,才会真正倾斜。

秋实低头应道:“奴婢明白了。”

老太太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吹浮沫,淡然一笑:“有些人啊,总是要到了最后关头,才会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依靠。”

吃过这次的苦头,任氏总归要明白,单打独斗,不如回李家了吧?

第64章 转机

书坊内灯火通明, 纸墨的清香夹杂着一丝微微的烛泪味道,映得案上摊开的诉讼文书泛着淡黄的光。

任白芷坐在案后,手中紧攥着一张文牒, 眉眼低垂,眸光沉凝。

“再来一遍。”她低声道。

黄彪坐在她对面,挺直了脊背,捏着手中的文书, 清了清嗓子,抬眼看向任白芷:“原告所述, 实乃单方面之词,金银交引券乃店铺例行之信物,刘记行商多年,岂有故意赖账之理?何况金银有价,纸券难定,一旦此例开头, 便会动摇京中行商之根基,恐有后患——”

话音未落, 任白芷已经截口反驳:“你的语气太弱了。”

黄彪顿时卡住, 讪讪地挠了挠头。

任白芷的眼神锋利如刀,她一字一句地说道:“对方若是这般攻讦,我们必须当庭指出, 他们所谓的‘行商根基’并非不可撼动,而是由诚信铸就。若他们自己败坏规矩,何来动摇?我们要让主审官意识到, 真正影响商贾信誉的, 不是我们,而是刘记!”

黄彪听罢, 立刻收敛心神,重新开口,语气比刚才更为铿锵:“原告所述,实乃维护市井秩序,金银交引,本就该是凭信兑现之物,刘记既立此约,却反言推脱,分明是违背契约之道!”

任白芷满意地点了点头,翻开另一张文书:“再来一遍,这次换个角度,假设刘记讼师从‘女子不得经商’这一点入手,该如何反驳?”

黄彪眼神一凝,迅速整理思路,张口便道:“依大宋律例,并无女子不得经商之条令,商者行商,唯讲诚信,何论性别?刘记既敢收银,便应当履约,若女子能入市,则可据法争理,否则便是歧视欺压,与法无据!”

任白芷微微点头,稍稍舒了口气,捏了捏指尖发酸的笔,眼神依旧不敢松懈:“再来。”

黄彪苦着脸:“还来?我们只是打官司,不是打战。”

可她,没有退路。

昨日,任白芷收到侯府来的一封信,是何苏欣写的。她的字迹秀丽端庄,字里行间透着一丝无奈与歉意。

【……李家老太太已亲自走动,向侯爷求情,但侯爷年迈,事务皆交于小辈。侯府家中诸兄对此案兴致寥寥,加之刘大娘子乃我嫡母,恩深义重,实难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