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曾因为外婆去世时,家里没凑够手术费,而后悔了一辈子。
王氏一怔,抬眼看她,见她神色平静,语气温和,不像是故意试探,也不像是刻意讨好。她下意识地接过荷包,入手便知其分量不轻。她微微一捏,心中估算,这少说也有五十两银子。
“白芷,你……”王氏的声音略微发颤,她在李家过了大半辈子,早已明白女子在夫家即便掌着中馈,手中也未必能真有多少可随意支配的银两。更何况,像五十两这样的大数目。
她不是没想过给娘家接济些,可李家说到底只是药铺世家,虽算富庶,却并非真正的世家豪族。她的嫁妆多年下来,也大都填补了李家这二房的用度,如今能给娘家送去的,少之又少。
可眼下,这个嫁进来不过数月的小妇人,却二话不说就拿出五十两银子,让她带回娘家。
她一时不知道是感动,还是心酸。
王氏沉默片刻,方才低声问道:“白芷,刘记真能给你这么多银子?”
任白芷听了,却只是淡淡一笑,“我给他们赚的更多。”
她说得轻巧,可王氏却不敢当真,刘记就算再给她高月例,也不可能短短一个月就存下这等数目,心下有了猜想,她或许还动用了自己的嫁妆。
王氏的喉头微微发涩。她抚着荷包的布料,指腹来回摩挲,最终低声叹道:“你还年轻,不该如此。”
任白芷闻言,却只是笑了笑,目光坦然地看着王氏,“太太,这话说来倒是奇怪了。一个女子嫁入夫家,该当孝敬公婆、照顾夫婿、打点中馈、主持家务,这些道理,我都懂。可若连自己想给娘家送些银子,都要反复权衡思虑,那这辈子,是不是便白活了?”
王氏怔住,望着她那双澄澈的眼睛,心中猛然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
是啊,她这一生,为夫家操持一切,精打细算,思虑周全,生怕自己有半点逾矩。可到了最后,她的嫁妆还是落入公中的账册,连想给娘家送些银钱,都要瞻前顾后。
可如今,自己过门不到一年的儿媳,却毫无顾虑地将五十两银子塞到她手里,让她送回去。
她鼻头微微发酸,低下头掩饰眼中的湿意,半晌,才轻轻地点头,“是该如此。”
这句话,不止是对任白芷说的,更像是对她自己。
第62章 合约欺诈
任白芷与刘记金银铺合作的交易所生意, 本算得上顺风顺水。
初时,行情平平,新开户的客户寥寥无几, 每月交易量不过一千贯上下,刘记按规收取百分之五的手续费,算下来,每月不过多添五十贯的进账。而其中, 依照合约,她仅能分得十五贯。
可任白芷素来不急。
她等着, 等着第一批开户之人尝到甜头,靠着买卖交引金银小赚一笔,便纷纷化作了最好的活招牌,逢人便道开户之利,替刘记白白做了宣传。
消息传开,势如燎原。
十二月时, 交易量已翻了数倍,单月直逼五千贯, 依合约之约, 她应得分成五十贯有余。任白芷望着账册,心中暗喜——这回,终于可以坐享其成, 银钱自来。
谁知,今日,也就是, 刘记结银之日, 到她手中却依旧只有三十贯月钱。
三十贯?
任白芷微微皱眉,虽未当场发作, 却已起了疑心,遂亲自登门去问何苏文的母亲,刘韵。
刘韵端着茶盏,神色淡然:“此铺子并不在我名下,我不过是偶尔帮衬一二,真正掌事之人,乃是我二哥。”
茶烟袅袅,话语轻飘,任白芷心底却倏然泛起不祥的预感。
她怕不是,被算计了。
果然,待她找到刘记真正的掌柜刘元红,对方不慌不忙地翻开合约,语气波澜不惊:“此合约乃是你与刘韵单独签订,所用印章亦是刘氏私章。既如此,你的分成,自当依照刘氏所得来算。”
言下之意,她所分的,不是金银铺的收益,而是刘韵作为小股东,每月从刘记分得的那区区一百贯,而她不过能从中取三成,便是三十贯,永远都只是三十贯。
至此,她才恍然大悟,偌大的金银铺,背靠大理寺少卿的金银铺,竟然,也会与她玩这等合约欺诈。
任白芷捏紧了手中的账册,指尖微微泛白,心底的寒意却比这冬日更深几分。
自刘记金银铺那一日回来,任白芷彻夜难眠。
她反复翻阅账册,推演自己可能忽略的每一条细节,然而事实摆在眼前,那张合约上的章,确实是刘韵的私章,所以自始至终都只算作刘韵个人的承诺,而非刘记金银铺的正式契约。
她确实吃了个闷亏,若无凭无据地去争辩,恐怕只会被人劝句自认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