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财神娘子从守活寡开局(12)+番外

作者:温酌戏烽 阅读记录

苏沫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道,“都怪你多嘴,我的生意没了。”

“这不白忙乎么?”任川依旧不解。

倒是苏温景开了口,“姐夫,你看,咱们几个人都从欠债变成无债,财富变多了,怎么不算生财了呢?”

任白芷重重地点头,就是这个意思!

众人这才明白过来,连一向不关心时事的苏沫,都感慨道,“有道理啊,官府这么宣传不就好了,通俗易懂,搞什么强制改革嘛。”

可任川却依旧不依不饶:“你这是理想状况!现实却是,青苗法成了官员敛财工具,保甲法根本无法与正规军相比,免役法更成了地方官府的敛财手段!”

他越说越激动,批判得头头是道,最后竟然红了脸。

苏沫见状,赶紧往他嘴里塞了块糕点,平息争吵。

陆桑桑听得一愣一愣的,虽说对这些新法只有“一知半解”,但她一直觉得王安石变法算是挺有远见的尝试啊。可是听任川这么一说,好像也有不少问题。

尤其是那“四十分利”——陆桑桑震惊了,这利率堪比现代的黑心高利贷!

但仔细一想,又觉得不都是变法的问题,于是继续辩驳:“听上去,像执行有误,并不代表变法有误。”

任川依旧嗤之以鼻道:“都执行不了,那为何还要推行?这不是害人害己吗?更何况,现在国库空亏,真执行的时候,去哪儿找像你这样的外乡客出钱?”

“裁人。”陆桑桑一针见血。

任川又吃了口酒,轻哼了一声,“是,裁了,兵部、礼部都殃及了,好好一个正五品硬生生又给降回了六品。”

见状,苏沫赶紧又拿一块糕点堵住了他的嘴,淡淡道:“行了,家宴上别提这种不开心的事。”

看着任川气鼓鼓的样子,陆桑桑突然明白任川为啥这么愤怒地批判这个鼎鼎有名的变法了。嘴上骂得天花乱坠,其实心里大概率是因为六品降级这事儿才气不过吧!

果然,千古年来,人都是相似的,相似地厌恶着触及到自己利益的改革。

从任家回到李家后没多久,任家爹娘便去了钱塘,陆桑桑没有回娘家的借口,自然也出不了李家的门。

仰人鼻息的日子,可不太好过啊。

不行,她不能就这么被动地困在后宅里,她要主动出击,出门赚钱!

第6章 硕士“文盲”再读书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陆桑桑摸透了李家掌权者——李老太太的脾气秉性。

医学天赋极高,好读书,对才学出众之人颇为欣赏。

那么,想要在这座深宅大院中争取更多自由,赢得老太太的青眼,便是上策。

恰好,她是高学历,也爱读书。

于是,陆桑桑主动向老太太表达了想要学习的意愿,果然顺利获得了自由出入书房的特权,不过,条件是每日需呈上一篇读书心得。

另一边,婆婆王氏屡次派人来想与她“培养感情”,却次次被老太太的丫鬟挡了回去,理由冠冕堂皇——“新妇未愈,恐传病气于太太”。

陆桑桑乐得清净,她就不信一个名校本硕生,还搞不定一个市井老太太。

可当她面对老太太的书房时,却彻底傻眼。

架上尽是医药世家的专业书籍:《黄帝内经》《千金要方》《伤寒杂病论》,她翻了翻,头都大了。

此外,还有一摞她只听过名字,却从未认真读过的经典:《诗经》《周礼》《礼记》《论语》《孟子》《左传》。

更别提一些闻所未闻的冷门典籍:《易官义》《书经》《三经新义》。

陆桑桑沉思片刻,决定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从自己最熟悉的《论语》入手,并且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一天读完!

然而,现实再次狠狠打脸。

书上的古文密密麻麻,既无句读,也无标点,断句全凭悟性。陆桑桑盯着那堆文字,头都大了,脑海里浮现出硕士学位证书在风中飘摇的画面。

她一个高学历人才,居然读得跟小学生认字一样艰难,心态瞬间崩了。

但身处“考核”之下,她绝不能认输!

第一天写心得时,陆桑桑决定先“假装懂”。她一边咬着笔杆,一边绞尽脑汁,编了一段自认为深刻无比的感想:

“孔子真乃圣人,严于律己,严于律人,甚至严于律动物。正如《乡党篇》中记载:马厩被焚,他先去质问马有没有在惊慌中伤人。可见他对自家马匹的要求之高,连畜生都必须做到处变不惊,更何况人?”

写完后,她满意地欣赏了一遍——逻辑自洽,论据充分,思想深刻,妥妥的一篇高分心得!

然而,当心得被老太太拿去看的时候,书房的丫鬟们竟忍不住偷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