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姚怜儿身价上涨后,走路都带风。一改往日的温柔如水,整个人都变得越发的骄傲,觉得自己已经不用再惧怕任何人了,谁叫她肚子争气,怀上了皇上的子嗣呢?
这几日,许宛月夜里经常作梦,并有些心神不宁,总觉得好像要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
而她心中担忧的无非是放在自己心上的那个他。
朝阳宫中的慕清,在外院不停地来回踱着步,她不知道应不应该把世子爷受伤的消息告诉娘娘。
这时,只见永福宫的一个小太监来到了朝阳宫传话。
“奴才给淑妃娘娘请安!”
“免礼,什么事?”
“回娘娘,皇上招您入永福宫一趟,南阳新进贡的海堂荔枝到了,这海堂荔枝可是快马加鞭地赶着最新鲜的时候给运回来的。”
“皇上说让您去尝个鲜儿。”
“知道了,本妃一会儿就到。你先回去复命吧!”
“是,淑妃娘娘。”
许宛月唤来了慕清,让她留守在宫中,自己则带着两个朝阳宫的宫女前往永福宫去了。
期间,慕清几次欲言又止,都没能说出口。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自家娘娘出了朝阳宫的门。
当许宛月来到永福宫时,李景并不在殿中,听宫人说是练习拳脚去了。
许宛月无法,进了御书房等候,她十分无聊地来到了李景的桌案前,突然看到了一封来不及收好的信件。
因好奇心作祟,打开了这封信,一字一句地看了起来,当她看到信上的内容后,脑中突然出现了一片空白。
她没想到李景根本就不相信她说的话,掌管路军大营的郑葛将军已经在前些日子,被皇上找借口调离了那里。
此刻慕容奕虽担当将军一职,但皇上却派了一个监军去,这个监军名叫刘衡。
就在头两日,路军大营附近的百姓遇到了骚乱,有大批手无缚机之力的人,被掳了去,慕容奕主张出兵攻打贼寇窝点,救百姓于水火。但这个监军刘衡却横加阻拦,说此事应该上报于皇上,由皇上下旨才行。
慕容奕因心急那些被掳的宣沅子民,并没有听这个监军的话。自己作主带了五千精兵剿匪,最后顺利救出了他们。
许宛月看到这里,心中隐隐有些不好的预感,她接着往下看去。
只见上面又写道,皇上竟然对慕容奕下达了擅自作主,违抗皇命的旨意,并罚了他一百军棍。
和撤去大将军之职,贬其为副将。而那个阴险小人刘衡则被李景提升为副帅,待京中选好合适的人选后,再接替慕容奕的将军之位。
最让许宛月感到愤怒和伤心的是,屡犯边境的突厥贼寇,为报复慕容奕杀了他们的人,抢回了那些奴役,举兵来犯。
慕容奕的伤还没有好利索,刘衡却派他当领军冲锋陷阵。不用说这也一定是出自于李景的授意。上面还提到他左胸中了箭,许宛月根本不知他现在生死如何了。
她没想到李景会以这种方法来对付慕容奕,完全不顾他曾经立下的赫赫战功,这是想要置他于死地啊?
许宛月看完了信,放回了原处,保持信件的原来位置的样子。
心中对李景的恨意及厌恶,溢于言表。
这时,门外传来了急速地脚步声,且步伐沉稳有力。不用说,定是皇上无疑。
一进入御书房的李景率先向许宛月望去,因他听李寿全说淑妃已经来到了永福宫,并去了他的书房等候他。
李景立即想起了还没收好的信件,急忙朝这里走来。
他见许宛月脸色明媚,没有任何不寻常的情绪出现在她的脸上,再一看,桌上的信件还是自己打开时,来不及收回的样子,心中立即放了心。
只见他出声问道:“朕的月儿什么时候来的?”
“臣妾也刚刚到而已,没想到皇上却不在殿中,臣妾左右无聊就想着来您这御书房,翻翻史集好了。”
李景听到这话,眼神低沉了下来,出声问道:“哦,月儿看了什么史集,给朕说说。”
许宛月顺势从书架中,随便抽出了一本,“喏,就是这一本了。”
李景顺势接过,打开看了看,耳边却传来了许宛月对这本书上的内容,在表达着自己的一番见解。
“皇上,这上面记载了历代帝王的功勋和帝王如何使用权术来治理国家的兴旺和统治,讲的都是好的一面,却并未提到那些不好的。”
“怎么说?”
“按臣妾的想法就是应该把历代帝王的好坏都应该记载下来,供后世之人借鉴,也好找到其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不是。”
李景听到此,知道刚才许宛月确实有专心读这本书集,这下是真正地放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