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卿说吧!”
“是,皇上。”
“臣以为此次蜀国之所以能够顺利进得我国边境,皆是因为我们宣沅国中出了奸细,把进入我国边境而设的各个要道、关卡要道,告诉了敌方所致。”
“爱卿所言与我不谋而和,但事已至此,应该如何应对才是?”
“回皇上,臣以为首先是要先征集兵力。敌方以二十万大军做先锋部队,我方就要以多一倍的数目来与之抗衡,而且他们的后援军,只会多,不会少。”
“京城军营的兵丁,只有二十多万,若是把各个驻守地的将士调到此处,最快也得半月有余。”
“敌军的攻势如此之快,只怕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等待了,眼下最快捷的办法,就只有尽快征兵了。”
“现在才来征兵?只怕征的只会是一群散兵,没有经过长时间的操练,恐难以御敌。”李景有些担心道。
“皇上,百姓们之所以选择当兵,无非是因着一个“穷”字,他们希望入了军营之后,家人们也能跟着吃饱穿暖。”
“至于微臣所说的征兵,并不是在京城中择选,在皇上的治理下,国中太平,百姓丰衣足食。只怕征了这些人,也是不得用的。”
“但京城以外之处,还是有大量的劳作之人的,毕竟穷人要比富人多了几倍不止。这些每天下地干农活的青年壮丁们,有很多想进军营,却进不去。”
“只因他们缺乏银子,这种腐败现象,在军营里也同样会时之八九地发生。”
“现在是太平盛世,军营又不缺人,所以这些壮丁们只能做苦力来维持每日的温饱。”
“征兵一事虽然迫在眉睫,但若只是来了一群只为穿衣吃饱的散兵,那么上了战场,也只会快速败下阵来,拖了全军的速度。”许长卿站在一边,同意地点点头。
“爱卿所言不错,你一定是想到了什么应对之策,快与朕说说。”
“回皇上,臣以为此刻该是朝廷官员与商人们为国家出力的时候了。”
“凡是不参军的官家府邸,及商户之家们。每家要捐出现银来,以官位的大小,来论之个家应付的银两。”
“每当朝廷征兵的时候,凡是入朝为官者最怕的就是自己的嫡系子孙们会上战场。”
“那些官位较高者,倒还好说,手上有权利,轻而易举地也就事过了。可那些官位较低者,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孙们被纳入征兵的行列。”
“现在,皇上体恤这些为官之人,只是按照他们的官职大小来上缴银两,相信他们定会对您感恩戴德的。”
“而这些银两全部用于征兵一事上,在短时间的训练新兵上,择优录取,凡是为国家效力,骁勇擅战者,将赐于百两银子的奖励,在战役中取得敌人首级为数较多者,还可脱去民藉。”
“像这种既得名又得利的情况下,只怕那些活在底层的人士只会打破脑子去争抢,同时也杜绝了这些青年苦力们想进军营的初衷。”
第364章 以身相许
林仲刚一说完,只听御书房上首边传来了一声“好!”
“爱卿不愧是足智多谋者,事不宜迟,就按尚书令的办法去执行。此事就交与你和许国公共同督办此事。”
“带人员召集够数后,北上与慕容世子会合。”
“是,臣等定幸不辱命,以保我宣沅国土为己任。请皇上放心!”
李景点点头,突然从一个锦盒当中,取出了一块儿另牌对着林仲说道:“这是兵符,能调动全军号令,敌军人数不明,为免其我军处于被动,今由尚书令把他转交慕容奕,就说是朕暂时借给他的,让他不要让朕失望才好啊?”
林仲知道这次的带兵打仗非同一般,皇上这是未免发生什么未知之事,所以特意赐下兵符,以防万一。
“是,微臣一定把兵符交到世子爷的手上,并把皇上的嘱托也一并告之。”
李景放心地点点头,心中思想,只希望一切都能够变得如想像中那样顺利就好了。
出了御书房的许长卿与林仲边走边讨论道:“没想到皇上会把兵符赐下,看来葛将军信上的内容确实迫在眉睫。”
“是啊!明日起我们两个就要抓紧督办此事了,林某长年在军营中生活,早已习惯了行军打仗之事,可长卿兄一直以来做的都是文臣的工作,也不知你是否能够适应以后所要面对的军中生活呢?”
“林兄不必为许某担心,国家危难之时,还讲究什么养尊处优,况且,慕容世子还是京城学子,可到了军营,不也是与将士们同吃同睡。且一呆就是一年的时间,想到慕容世子,还真是另人感到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