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这幅图上,把十五万大军兵分为三路,以林仲的带兵经验,加上他从许长卿口中得知敌方已经早我方先行到达岭南,那么不出意料,必定是由敌方先行占岭我国领地。
对方以快为由想要占取优势,虽然我方不能在同一时间到达岭南,但是在林仲的分配之下,却大大减少了拖慢行军的步伐速度。
只见图纸上画了几个箭头,三路大军,第一路,是由先峰带队,以五万大军打头阵,加快脚步赶往岭南。
第二路大军则是绕到边关,支援李暮将军,以防敌方的后缓部队攻破岭南,来突袭我方的边塞要地。
这图纸上还写到让晟宣帝在两天之内再集齐十万大军,由林仲亲自带队,直接攻向西凉小国。
因为西凉只是个边缘地区,他们能够凑齐五万士兵,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此时的他们把主力部队都调往了岭南。
现在的西凉国,等同于一座空城一样,相信以我方军队的战斗能力,必定手到擒来直接取而代之。
现在,蜀国的军队一直都处于观望的状态,只要西凉占领了丽城和岭南。他们派瀢的先峰部队,必会前去支援西凉从而进入岭南,延途攻破李暮将军所在的边关,真正进入宣沅境地。
敌方想要神不知鬼不觉地暗中占领岭南,但没想到却被我方率先洞破了先机。
而这时,我们可以在蜀国的驻扎军营中,散播谣言,说西凉国已经向我国投降,并决定帮助宣沅来对战蜀国。
让蜀国以为他们的临时结盟已经被我方拆毁。从而不再助其挑战我国权威。
而这时,我方若是已经占岭了西凉边垂小国,到时,风声一传出去。那么蜀国必定会立时撤军回国,只因西凉与蜀国距离较近,若是我方乘胜追击,那么他们此行的目的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还会让自己有失去国家的危险。
只见这张行军布阵图上,详细讲解了林仲为了这次出征所做出的准备,更有让宣沅国因着此次突发的事件,而从中获利,并能占领对方领域的机会。
许长卿看完了之后,觉得这样的人才居然被荒废了二十年才重新启用,委实太过可惜。
李景深有同感,心中不无震惊到,若是此人不是他宣沅国的子民,而是被别国之人所重用,那么若是发生战争,他的国家只怕会因此而陷入苦战。
第213章 晟宣帝作决定
“李寿全,即刻拟旨,封林仲为威远大将军,率领十五万将士讨伐西凉小国,此次率军一行,一律由林仲全权作主。”
“是,皇上。奴才这就命人即刻拟定圣旨!”
林仲并没有因为皇上封他为威远大将军而迷失本性,反而对身在丽城的慕容世子及所在的那些百姓们有些担忧。
“启禀皇上,慕容世子现今身在岭南,我方大军若是进度够快的话,也要晚个一两日才能到达丽城,但现在那位世子爷孤身携带兵士只有不足万人,若是想要守住丽城,以及城里的百姓着实是有些困难。”
“这一点,还望皇上三思些才行。”
晟宣帝听了林仲的话,知道他是在提醒自己,只靠慕容奕一人是救不了全城的百姓的,而且丽城被西凉军攻破之后,城里的百姓们必定会成为战俘,若是想要一举攻破敌人的防线,势必要牺牲这城里约一百余人的性命。
丽城只是一个小城,自然不能与京城,及各个州郡地区相比。
但这也是一百多条活生生的人命,可若是考虑丽城百姓们的安危,势必会让己方处于被动。
而且,整个布军计划,也容易被打乱。孰轻孰重,还要皇上定夺才是。
许长卿听到此处,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若是牺牲这一百多条性命,那么我国必胜无疑。而且,还会把西凉这区区五万大军打得落花水流。
但若是让敌方把我国的百姓们当作人质来要胁我国兵将们退兵,那么蜀国的援军,就会趁机赶到,到时,谁胜谁败,就犹为可知了。
但无论怎么样?都不能牺牲百姓的性命,来换取战争的胜利。
许长卿刚要言语,就见林仲朝他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出言。在这种敏感的时刻,听候皇上的命令才是他们此刻应该做的。
国与百姓之间的取舍,果真让晟宣帝陷入到两难之中。李景心想,这旨意如何下给慕容奕呢?
五万大军,他怎么抵挡,又怎么从中救出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们。况且,若是慕容奕不小心被浮,那简直是比这一百多个百姓还令自己头疼。到时,皇后那里,端敬王妃,还有慕容候爷,如何向他们交代。中间又如何取舍。
但见晟宣帝眉头紧皱,但帝王之心的权衡,让李景只能迅速地作出正确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