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长卿看着在场的大臣们在此争论不休,于是对着晟宣帝说道:“启禀皇上,臣自动请缨,带兵前往岭南,请皇上允准。”
而这时,只见同样在御书房的杨阁老嘲讽地说道:“国公爷只是文官出身,又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如何能够带领士兵们前往岭南。”
“况且,远水救不了近火。就算要真的派兵前往,最快也需要两天的时间来点齐兵将。若是按照慕容世子说的日期,那必不能按时间到达岭南。”
晟宣帝知道,杨阁老现在因着他女儿被休一事,无论许国公提出什么样的意见,都会遭到他的反对。
但杨阁老所言又有些道理。虽然许长卿为朝廷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但若是与老国公许文庸在战场上的战无不胜相比,还是要差上许多的。
同样在战场上争战多年的兵部侍郎林岳现在已经身在岭南,而且就与慕容奕在一起,此时的他们正孤立无援地等待着朝廷的援兵,虽然身处边关的李暮将军距离他们很近,但却不能够调兵支援。只因边关才是首要之地。
若是失了边关,那敌人就可以直接通往宣沅境内,延途到达燕云十六洲,最后直捣皇城。
但岭南虽然不是富庶之地,可也属于宣沅国附属之内的地界,况且,它与边关的要塞之地皆是相连相通的。
晟宣帝想到这些,心中终于犯了难,一是不知该派谁前往,二是怕短时间内赶不到,会失了岭南这一要地。
真是左右为难,李景想了想,也想不出个头绪来,于是吩咐在场的众人先退下吧!
晟宣帝下令兵部,开始点阅人数,并迅速召集十五万大军,驻守在皇城外,等候命令。
至于派谁前往,他需要两天的时间考虑,再通知众人。
许长卿回了国公府后,许宛月只身来到了翠竹轩里,只见她一进门就问道:“爹,皇上是如何决定的,说了派谁带兵了吗?慕容世子现在怎么样了?”
只见许宛月一连问了许长卿几个问题,许长卿见此,不禁有些疑惑到,难道宛月对慕容世子…只见他把心中的猜测说了出来。“宛月,你是否对慕容世子…”许长卿没有直说,但相信以女儿的聪明定能明白他这么问的用意。
“父亲多虑了,宛月与慕容世子只是知交好友,并没有儿女私情之事,宛月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请父亲不用为我担忧。”
许长卿听到此处不由得放了心,只因宛月现在已经决定了进宫,那么还是要与慕容世子保持点距离的好,这样,不仅是为宛月好,还是为了慕容世子好。
许宛月见父亲面带愁容,知道他在为岭南的事情,在此忧心忧虑。
第201章 林仲是谁?
“父亲是在为皇上会分派何人而担忧吗?”
“是的,自从你祖父故去后,朝廷就没有什么能带兵打仗的大将之才。”
“李暮将军年岁已高,若是真的打起仗来,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还十分的熬精血,若是没有一个能与之一同出谋划策之人,光靠老将军一人,只怕不能防患于未然。”
“敌军很明显是有备而来,况且,在时间上,我们已未必能赶得及。”
“虽然对方人数只在五万以内,但若是他们到达丽城,就相当于已经占领了岭南。若是一旦岭南被占领。按慕容世子所说的,蜀国的大军只怕也会迎头而上。这样,我国就真正地陷入到危机之中了,有可能让长久以来的和平,顺间土崩瓦解。”
“到时,若是当地发生了战乱,那么受苦的还是那些黎民百姓。许长卿想到这里,不禁忧国忧民到。
许宛月知道父亲的担忧不是多余的。按照父亲的意思,现在朝廷应该是无能人可派了。
若是不能找到一个智勇双全,又有勇有谋之人。只怕到时只会让敌方有可趁之机。占岭我国领土。
许宛月一人独自出了会儿神,只见她问起了许长卿。
“爹,您看这满朝文武百官之中,难道就真的没有可用之人了吗?”
许长卿听了许宛月的话,回想了一下,突然之间,有一人的身影,浮现在了自己的眼前。
“若说想找到一个适合出征之人,还真有一个。”
“此人是谁?现处于朝中什么品级?”只见许宛月出声问道。
“不,这个人早已经辞官不干了,现虽然在京城郊外处。但却从来不理朝中的大小事物。”
“而且此人,听说每天只知道闲云野鹤,吃酒听曲儿。对京城中出现的任何事物,均不放在心上。”
“父亲说的这人是谁?”
许宛月疑惑地问道:“此人现今四十有几,在先皇还在世时,也就是当时二十多岁的他,曾经在冀北大营中做过军中幕僚,名唤林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