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秦长公主(247)+番外

作者:池衣 阅读记录

这标题起得怎么跟天幕里小辈们的那么像?

刘季眼神费解,试图打个商量,“散石兄弟,你写我名字也就罢了,为何还写错,让天下以为我当了诸侯王。这可是虚假宣传,黔首们到时候要有意见的。”

封王之事可是始皇帝的大忌,你还写个“汉王”出来。若传入咸阳宫内,岂不是给他徒增麻烦?

“这报纸是你写还是我写?你比我要清楚黔首们爱看什么?”

散石不愿停笔,“再说了,天幕里喊的就是刘邦,用这个名字才能第一时间吸引顾客。众人只知汉王刘邦,哪管你刘季是谁?”

刘季被堵了一嗓子,也不带放弃,他笑眯眯地说道,“散石兄弟,话不是这么说的。无论是汉王刘邦还是黔首刘季,这种故事可吸引不了多少黔首。我此前入咸阳,在城门发现公主与谋圣等人的信物卖得很快,可见黔首对公主的爱戴。依我看,你应该将天幕的预播标题也写上,大胆推测公主,兵仙与谋圣的事迹。”

刘季此人是个聪明人,只还不过嘛……你以为这个点子他没有想过?

散石冷着声:“公主有令,报纸涉及民生,不可谣传未经证实之事。”

何况还是关于公主本人的八卦,他敢写,报纸敢登吗?公主非撕了他的文章不可。

刘季废了嘴皮子,尝试了多种方法都没能劝住散石将他的名字从文章上移出去。

罢了,乃公不与这个年轻人一般见识。

等报纸卖出去,各地黔首便知道他在咸阳。始皇帝就算想杀他,也得先思量一下民意。

熙和回府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询问刘季的行踪。

散石刚将文章写完不久,“下期报纸的宣传栏还差几个空缺,他跑出去拉客户了。公主可是有要事需召他回来?”

……倒也是心大,拿准了父皇不会将他如何?

“不必。等他回来你代我转告他,让他明日晨起随我一同入宫。”熙和说道。

又嘱咐几件事情,她便行至后院。

墨家巨子见她到来,主动上前行礼,“公主,曲辕犁已成!我已命人拿去附近的田间试用,不到一个时辰就耕完了一亩地!”

一个身强体壮的青年人用锄头翻一亩地,最快都要三四日。若不到一个时辰便能将以往几日的工活做完,这般省时省力,民众便能更易开垦荒地,种植更多的粮食。此农具若推广至民间,实乃百姓之大幸!

“公主,事不宜迟,我们应该尽早向陛下上书!”巨子脸上掩饰不住激动之色。

熙和也为此高兴,“当初命你打造它,便是为此。曲辕犁造了几何?”

“从公主给予图纸,我们便昼夜不休地制作,如今已有一柄精细曲辕犁,以及六柄普通曲辕犁。”

本来只打造了两把,不过在发现此农具功效甚佳,墨家上下夜以继日,抓紧又多造了几柄。

熙和继续问:“造一柄曲辕犁要多久?”

“普通样式的曲辕犁工期需要四日,精细的曲辕犁则需要十日不等,等弟子们熟练些,约莫能快些。”巨子回道。

“普通与精细的曲辕犁有何区别?”

墨家巨子将公主请入屋内,屋内正摆放着几柄曲辕犁,他拿起一柄递过去给熙和查看:“耕地的效率无甚差别,但精细款的曲辕犁选用的木料更佳,样式也更为美观。普通款的木料不仅价钱低,木头上的毛刺也磨得不够干净。”

若要推广至百姓,自然是普通款造得更快,耗费的价钱也低。至于其中的缺陷,倒是可以忽略不计。百姓们若得此物,高兴还来不及,区区毛刺,不足挂齿。

“数量少了些。一个月之后,我需要至少百柄普通样式的曲辕犁。”熙和面无表情地扎进手里的一枚软刺挑开。

农时已过,何必这般着急?

墨家巨子不解:“公主,您这是……”

“父皇召了各地郡守入都城,若想将曲辕犁传扬至各地,由这些地方官帮忙岂不更好?他们顺路带回农具,教会黔首使用,来年正好能赶上耕作。”熙和说道。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也免去了政令传达之繁琐。

就是这时间紧了些,上百柄,数量实在是多了……他和弟子们恐怕得昼夜不休,才能完成公主所需的数量。

巨子想想就觉得头秃。

“我会让侍从去采购一批木料,再去附近招募多位匠人全力助您。事成之后,父皇必有重赏。巨子,你可愿为了天下黔首,完成此次重任?”熙和问道。

墨家巨子当即说道:“唯!”

同巨子又交谈了些细节,熙和回到书房,处理今日朝堂内外的事务。

才动笔半个时辰,吕媭便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