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秦长公主(161)+番外

作者:池衣 阅读记录

嬴政循循善诱,“朕亦可将其作为你的随葬品,若你不喜这批人俑的模样,朕可以差遣工匠重新铸造。”

扶苏阿兄陪葬的这些兵马俑已经是成品。色彩鲜艳,神情皆是栩栩如生,彰显着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工匠技艺。

熙和想起自己前世,看到的那些在岁月尘土之下被剥离色彩,但秦人魁梧英勇之姿仍被准确塑刻的兵马俑,有些感慨。

父皇以人俑代替人殉,亦是值得肯定的一项。

“这些俑很好。”熙和说道。

嬴政听她夸赞,心里有些欣慰。

熙和对这些陪葬品起了兴趣,这是好事。他的继承人日后的长眠之地,不该像天幕里那样草率。

他这些时日已经想清楚了,既然这天幕多次说世上并无长生之法,那他便只追寻长寿之道。

他的皇陵修得足够大,亦可在此地给子女留出墓穴。扶苏与熙和葬在这边,阴嫚与将闾葬在西侧,还有高……

嬴政刚这么想着,看见士兵们帮忙将兵马俑埋入坑底时,眉头微蹙。

后世小辈那么详细地介绍他的兵马俑,这些随葬物件定然是被挖出来了。

嬴政脸带愠色,沉声下令,“来人,松土。往下再深埋五丈。”

熙和想到后世的科技,觉得父皇这道命令只是白费功夫。

别说往下多埋五丈,就算是多埋十丈,后世之人也有的是手段和精力将兵马俑重新刨出来。

不待侍从转述命令,嬴政很快也觉得这道命令有些掩耳盗铃。

罢了。

还是令匠人多打造些暗器毒箭,用机关去震慑那些敢于觊觎帝陵的贼子吧。

第61章 “太迟了,父皇。”

扶苏公子丧事毕, 朝臣诸卿继续按部就班,为挽救大秦尽心尽力,忙得不可开交。

其中,压力最大的无疑是右相王绾了。官员们拟的奏事, 皆由他协助处理, 呈与陛下过目。

上次天幕涉及的信息繁多, 大臣们的提议本就多, 加之李斯犯了过错, 暂停了一切职务,政务息数压在他一个人的肩上。

王绾废寝忘食地处理, 可即便他呕心沥血, 换来的只是帝王的不满。

“……此举耗资巨大, 成效未知,不允。”

“法家之言不可信?若用法,则国祚难以长久?朕看他这言论亦非善类,朕就该让太医令给他治治脑子。”

王绾张口欲言,瞧着陛下脸色, 还是明智选择闭嘴。

既是百官献策,那么根据利益与学识,谏言也不可能全然符合陛下心意。

嬴政将那些不切实际的公文扔在一旁,又拾取了一封, 才刚看几行字, 就不由得冷笑。

“……各地黔首拥护熙和为太子之声日渐高涨, 时常聚众议论,恐生祸患, 建议朕出兵镇压?怎么,他自认为比天幕还要有远见, 觉得能给朕找出一位比熙和还要合适的太子?”

王绾也暗骂那人没脑子:“陛下息怒。”

嬴政:“还是说,他是认为熙和在黔首心中的威望,要凌驾于朕?”

王绾心中一惊,连忙说道:“公主天资聪颖,颇类陛下之资。”

陛下统一六国的功绩前无古人,名声更是流传万世,后世小辈多为传颂。

子类父。纵然公主未来于天幕中登基,功绩卓绝,但那些都是后来之事了。现在陛下的威望,无人可以超越!

嬴政自然是自傲的,亦是不喜听后世小辈们对他之外的帝王多为夸赞。但若那人是他的子嗣……

轻合奏文,嬴政询问道:“熙和最近在忙何事?”

王绾:“禀陛下,公主府近期登门造访者众多,公主应是在查看拜帖,挑选有能力的门客。”

嬴政起了几分兴趣,“可有天幕中留过名姓的能人异士愿效力大秦?”

王绾打听到了一些情况,“……未曾。不过公主曾与臣提过,随拜帖送入府内的一些诸子百家的见解很是新颖,瞧着倒是有几分本事。”

在天幕中留下姓名的,要么是行刺陛下的贼子,要么已在朝中为官,要么就是遗臭万年,已被陛下处置的逆臣。还有那些注定反秦的六国余孽……恐怕担忧秦兵追击,怕是早就更名易姓,逃之夭夭了。

“既如此,那就让熙和自己去招待他们吧。才华出众者,可以引荐于朕。”嬴政有些失望,重新拿起了一卷公文。

帝王日理万机,并无多少空闲的时间。也不是什么人都值得他亲自召见。

……等等。

“丞相,你可见过韩信?”嬴政突然问他。

王绾:“尚未,不过臣听闻韩信现在年岁不大,大抵是与臣小儿子相仿的岁数。臣听闻公主最近还在想着拜访王家,让韩信随王翦老将军学习武艺与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