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秦长公主(132)+番外

作者:池衣 阅读记录

以往这类触犯陛下禁忌之书,他们是决然不会翻阅的,但今时不同往日。为了从吕氏之言中寻求治国之策,有心之人恨不得把此书翻烂。

融合百家所长可不是一件易事,虽然天幕强调以道家为主,但是道家在百家中的声音可没有儒,墨,法家等声音大。故而,公子高的府邸也没有几位出身道家的门客。

在管事和他表达这方面情况时,公子高很不高兴:“没人不会去招吗?”

他出手阔气,给钱还怕招不到人才?

“公子,长公主在天幕中发布了招贤令,就算有道家弟子愿来咸阳……先去的也是长公主府。”

管事即便再委婉表达,内容还是不太委婉,公子高的脸色瞬间沉了下去。

这就意味着,他只能去挑熙和选剩下的。

公子高看着自己精心写的策论,突然有些泄气。即便再找人代笔润色,父皇与天幕皆不认可,他又能如何?

他想起了另一件事:“胡亥那小子怎么样了?”

管事回复道:“禀公子,已经吩咐人调他去做了最脏最累的活,怕是要不了几天就能去了他半条命。”

公子高心里不舒坦。

父皇日理万机,顾念幼子之情,且为了安抚那些可能会叛秦的逆贼,便留着胡亥已示仁德。熙和欲争太子之位,公主府门庭若市,她前世便已登高位,今世则更不会将胡亥放在眼里。

说到底,也只有他心眼这般小。

公子高冷笑:“我的这位好阿弟可是能让大秦都为之殉葬的狠人。区区半条命怎么够呢?”

第52章 “此诏令……发往上郡。”

次日, 廷议。

“父皇,陈平已动身前往东海郡,这是他昨日完成的公文,儿臣代为转达。”熙和将写满字的纸页呈上。

嬴政微微颔首, 表示知晓了。

左右的寺人上前, 将长公主与她代交的公文收好。

因为嬴政昨日的吩咐, 眼下诸位成年的公子和公主们皆是来了廷议。

比熙和先入殿的阴嫚笑着走了过来, 与之谈话。

公子高趁机瞥了眼那些纸张的厚度, 算上熙和的,似乎两个人写的都没他要多。

……就是不知内容为何。

公子将闾神色较为淡定, 似乎交了公文之后便万事大吉。

嬴政将寺人转呈的公文简单翻阅, 似乎随意而问:“朕听闻韩信已入你府内, 今日怎么不带来咸阳宫见见?”

诸多朝臣们听到了兵仙的名字,目光立刻转向了熙和。

父皇的消息果然灵通。

熙和说道:“回父皇,今日议改策,不议兵事。故儿臣……”

“明日议兵事,你明日将人带过来。”嬴政下了命令。

“……诺。”熙和没料到嬴政居然如此心急, 只得领命。

诸位武将都对那位天幕认可的兵仙有些好奇。

蒙恬若有所思。

如今匈奴气焰倒不怎么嚣张,陛下所言的兵事,莫非是百越?

公子高见嬴政如此在意与熙和相关之事,忍不住刷了点存在感。

“无论是兵仙也好, 诸子百家也罢, 他们这些能人入咸阳, 不是想方设法求见父皇,反倒是直奔阿姊的公主府。或许, 在他们眼中,阿姊比父皇更有威望。”

阴嫚毫不客套地拆台:“小高, 你这是嫉妒了?”

当着嬴政的面,公子高肯定是不能承认的:“……我只是据实言之。”

“咸阳宫戒备森严,诸子百家仰慕父皇,恐怕也无求见之机。入公主府,只是他们面见父皇的第一步。”

熙和对除胡亥以外的弟弟还是比较包容的。她说到这里,声音加重:“除了兵仙,的确有许多自称有才华之人却想要入我府内。不过,他们究竟是鱼目还是珍珠,儿臣还需要费些时间分辨。待儿臣觅得真正的良才,自会引荐至父皇面前。”

“善。”

嬴政非但没有责怪,反而夸奖道,“熙和,你费心了。”

秦二世这个祸患已除,诸子百家皆入咸阳。天幕之言虽然不怎么中听,但也教导着大秦避开种种危机。

想必,大秦此次定能国祚绵长。

余光瞥见公子高气鼓鼓的模样,熙和微微勾唇。

弟弟终究是弟弟,好好在一边呆着玩去吧。

嬴政今日来得特别早,方才便在翻阅朝臣们递呈递上来的公文。

其实,大家的内容大差不差,都在抄天幕的作业。

但天幕所言过浅,个别策略他们只能见到冰山一角。到底哪些策略可用,哪些不能用,还得经过朝臣们的商讨。

李斯昨夜秉烛达旦,对天幕中涉及有利于大秦的政策进行了一番总结。

此外,他还引古鉴今,对诸多政策发表了自身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