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姬无发有什么理由不受蒙殊的招揽,不是他自夸,堂堂长公子扶苏的门下,还不够格容下他一个六国的落魄贵族吗?
“哥哥约了他去百乐楼喝酒,两个人都喝醉了,便在百乐楼住下。竖日清晨,那姬无发死在床上,一刀毙命。而我哥哥,满手是血还握着那把匕首,躺在地上,却毫发无伤。”
也就是说,蒙殊约姬无发去喝花酒,喝醉了便干脆住进百乐楼。明明是相临的两间雅室,结果一早下人去叫门,发现蒙殊不在自己房中。
再打开隔壁间,发现两个人都在,却是一死一活。蒙殊当时还处于昏迷之中,是下人拿水泼醒,他才知道姬无发死了。
百乐楼报了官,廷尉府一来,不好直言蒙殊杀人,只得查,可查来查去,最终杀人凶手的罪名还是落在了蒙殊的头上。只在说辞上稍好听一点,说蒙殊是醉酒杀人。
可怎么杀人,那也是杀人啊。
“蒙大人怎么说?”赵苏蹙眉,这种情况下,他几乎可以肯定蒙殊是被人陷害了。就是不知道是何人,竟能有这般手段。
“叔父还能怎么说,蒙殊身上有军功爵位,削掉爵位再罚铜千斤,最多受点笞刑,可以将他一条小命捞回来。可是这怎么够,不是他干的,就不是他干的。”
贵族有特权,而且特权的明目张胆,直接写进法令。
可对于蒙殊来说,这一遭下来,前途尽毁,只怕以后再难入仕途。身为蒙家的子孙,难道要去打理庶务,缩在家族背后永远不能抬头见人吗?
恐怕,这就是背后之人的目的。这个人,要毁了蒙殊,不惜用一条无辜的人命来陷害他。
“我相信杀人的肯定不是蒙殊,现在有怀疑的人吗?”赵苏不知道蒙殊有没有跟人结过怨,不过他实在想像不出,象蒙殊这样的人,会被人怨恨到这个地步。
“叔父还在查,但我哥说,他说……”蒙梨有些迟疑,显然不知道蒙殊的话对不对。
“他觉得是谁?没有关系,不管是谁,我们至少有个追查的目标。”赵苏眼睛一亮,有人选就好,至少是个突破口。
“我哥说,是赵硕。”
“赵硕,赵高的幼子赵硕?”赵苏一惊,没来由的直觉告诉他,蒙殊说的是真话,是赵硕下的手。
蒙梨垂着眼帘,“他从你这里得了神兵,回去便急着四处显摆,还告诉大家这是你送的,一文钱都没花。”
“我哥说,他当时故意跟赵硕显摆,赵硕这人最是小心眼不过,当场就甩了脸子,提早走了。他当时没当一回事,还很得意的觉得,自己扫了他的脸面。可是杀人的事发生后,我哥说,他左思右想,除了他,没别人。”
蒙梨提起蒙殊的行事,也是即羞愧又无奈。显然蒙家人都认为,凭这么一点小事,赵硕不至于就动了杀人陷害的心思。
但赵苏知道,赵硕就是这种人。
原因有三,一是蒙毅曾判赵高死罪,若不是秦王出手早就命丧黄泉,他这种人哪里会反省自己为什么会判死罪,只会将一切都怪罪到蒙毅的头上。
秦王救下赵高后,也深知此事于蒙毅无涉,特意告诫赵高,不允许他私下挑衅。
赵高一身荣辱皆系于秦王,他太了解秦王的性子,自是不敢与蒙毅为难。甚至于,在朝堂之上还特意对蒙毅示好,让秦王看到他绝无半点报复之心,营造出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当老子的无可奈何,当儿子的就真的一点也不介意?
至少在扶苏的记忆里,就有不少人看不惯赵硕,私下用赵高的旧事嘲讽他,说子承父业,没准有一天就会走上他老子的老路,到时候还能不能得大王相救,可就不知道了。
以前的扶苏都能听到这种话,赵硕会一点都不知道?就凭他的小心眼,怕是恨不得蒙家就此消失吧。
其二,便是匕首一事成了催化剂,扶苏以前的记忆隐隐绰绰,赵苏没有直观的感受,但拍卖匕首一事,他是与赵硕直接见过面的。
身为赵高的幼子,自他一出生起赵家就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豪门大户,就连秦王的公子也多碍着他父亲,对他亲热有加。也就造成了他对自己的认识不清,将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的性格。
就连对上扶苏这个秦王长公子,他都想要私下搞事,破坏扶苏竞拍的规矩,真可谓是无知无畏,嚣张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