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了一晚,刚醒就听到公子白的笑声,他也跟着翘起了唇角,这孩子的心结好像是解开了,笑声都多了许多。
刚推开门就看到一颗雪球朝自己袭来,他侧身躲过,才发现下了一晚上的雪,天地直接换了颜色。到处是一片素白,接住远处烟青色的天空,静谧的如同身在画中。
躲在水娘身后的公子白半天没听到动静,歪着头偷偷去看大哥,发现大哥愣愣的看着远方,似乎没意识到刚才的雪球是他扔的。
公子白的胆子大了起来,迈着小短腿嗒嗒的往赵苏跑去。
赵苏接过公子白,顺手就抹了一把雪揉到他的脸上。公子白气得拼命去擦脸,大哥是个骗子,装半天就为了给他抹一脸雪。
“下雪好玩吧。”赵苏很喜欢下雪天,站在雪地里吸一口冷洌的空气,连肺管子都如同被凉水浸透一般,有一种近乎自虐的乐趣。
公子白还没点头,水娘已经走了过来,嗔道:“也就是小孩子喜欢下雪,大人谁会喜欢。每年下大雪,都不知道要冻死多少人。”
穷苦人家最怕的就是冬天,夏天有口吃的好赖能混过去,冬天没有保暖的衣服连门都出不去,没有足够的木柴有极大的可能会活活冻死,不然也不会有熬冬的说法。
“今年可是比去年强得多了,新村隔壁的村民跟我说,要给公子立长生牌位呢。”韩书从雪地里走过来,他穿着一件天青色的夹袄,若不是一路走来要留下一对足印,几乎没人注意到他。
听了水娘一句半句,就忍不住插嘴。
“真的,这是为何?”水娘对这样的消息最为喜闻乐见,乍然听到连怎么回事都不知道呢,已经喜上眉梢。
韩书笑道:“公子雇了村里人做活,那些石磨石碾做工不复杂,就是要把子力气,让他们做正合适。等他们赚了钱,又教他们怎么建火炕,用泥砖和竹子烟道,几乎不费什么银钱。如今村里人都烧上了火炕,和往年冻得嗷嗷叫相比,可不是神仙一样的日子。您说,他们该不该感谢公子。”
水娘一拍巴掌,笑的见牙不见眼,“该,怎么不该,见了公子要好生磕头才是哩。”
赵苏放下公子白,上前拍了一把韩书的肩膀,“新村的工坊如何了?”
韩书撇撇嘴,一脸得意,“有我在,自然是蒸蒸日上。这些日子,我替你烘了许多的腐竹,你倒是告诉我,什么时候能吃。”
敢情一大早顶着大风雪出门,就是掂着这口吃的呢。
赵苏又好气又好笑,“中午给你们做五花肉烧腐竹。”
“我说这名字,不会是你取的吧,豆浆豆腐豆腐脑都算是新奇有趣,豆油皮略有些粗俗也还算应景,腐竹是怎么回事,分明是豆之精华所在……”嗯嗯啊啊的就想取个更好的名字。
“就叫腐竹。”赵苏的这种执念,任何人都理解不了,将自己吃过的用过的东西还原出来,不仅仅是让自己生活的更好,让秦王看到他的才华,更多的其实是一种感受,感受这个叫赵苏的小人物,还真真实实的活着。
“好吧,你说了算。”韩书认怂认的也很快。
“不过城里的奇物坊怎么不见腐竹。”韩书又绕了回去。
“总要有些新鲜东西吊着才好。”这是赵苏特意留下的,既然叫奇物坊,每个月都得有新品上市。
韩书翻身上马,朝赵苏竖起了大拇指。
两个人骑马去新村,看到工坊的屋顶上多少都站着人,大家正努力将屋顶的雪扫下来。如果现在不扫,再压上几天,就有可能压断屋顶。
“砖窑一直开着,过几天就能拿第一个月的工钱,公子要不要亲自来发。”韩书问道。
“好。”赵苏也知道,这些工人和工匠还有掌事,在没拿到约定的工钱之前,多少会有些忐忑。只要第一个月拿到他们该得的工钱,以后就是撵他们走,他们也不会走。而第一批的新村人,也会成为工坊最坚实的基础,这个人心必须要好好收买。
“水泥工坊实验了好多回,公子要不要看一看,有没有实验成功的。”其实他们今天来,最重要的事,就是到水泥工坊实验他们出产的水泥。
“城里的植物油卖得很好,榨油坊的工人不够,请了隔壁村的农民来上工,这几日疯了一样出油。不过油籽快没了,明年是不是得种一些。”韩书看着五百亩良田发起了愁,地还是太少了啊。
这些榨油的菜籽都是赵苏以前让农民去野地里收集回来的,天生天长的量也就那么些,如果将榨油当成一个产业来看,的确需要人工种植。
“翻过山不是有大片的荒地,找人去那边撒种子就是了,天生天长都能长,没理由那些荒地不能长。大不了再拔些人手,浇水施肥除草,说不得还能养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