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赵苏吁了一口气, 问一直伺候在屋里的, 杨府的郎中,“伤者可有通气。”
肠子受伤经过缝合,有没有成功, 是否通气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郎中正准备摇头,就听到一声轻微的“扑哧”之声,响起, 几个人面面相觑。
最后指向躺在床上的杨义成,“是他。”
刚刚清醒的杨义成,几乎想再次晕过去,太他妈丢人了吧。
没想到三个人看向他,都露出极度喜悦的表情。
“通气,通气了,成功了。”郑拾乐的拼命一挥胳膊,这是他通过外科手术救活的第一个病人,他终于可以向所有人证明,他不是邪/祟,不是妖/术,是正正经经的医术,是一样可以治病救人的医术。
赵苏抽了抽鼻子,在杨义成的肩膀上捶了一拳,“你这个家伙,倒是命大。”
杨府的郎中,是杨家随军的军医,亲眼目睹此术,从不敢相信,认为这是瞎折腾白白让伤者受罪,到现在心悦诚服。忽然一下子跪倒在郑拾的身边,“求郑先生传授此术,弟子杨诚愿拜入师门,终生服侍先生。”
“这这这……”郑拾一下子退开,茫然不知所措,想去拉杨诚起来,见拉不动,又去看太子。
太子对他含笑说道:“收与不收,在你一念之间,不用看我。”
“师父若不教,弟子便不起身,求师父怜悯弟子,也怜悯上战场杀敌时,受伤而死的士兵吧。”好多人都不是当场死亡,而是缺乏有效的救助手段,活活被拖死疼死,甚至为了早点解脱要求战友给他们一刀了断。
如果有这样的医术存在,许许多多的人,都能被救回来,这些人回到家乡可以撑起一家门户,上孝老人下育子女。回到战场,便是久经杀战的老兵,能够给敌人带来更大的伤害。
“教,我教,只要愿意学的,我都教。”郑拾没什么不愿意教的,他最希望的就是替自己和养父正名,如果这门医术能帮助到更多的人,那才是他愿意看到的事。
躺在床上的杨义成,说话还能艰难,赵苏便让他休息,不用开口,又吩咐人给他喂点水。
“若是可以小便,明日便喂些稀粥,特别稀那种,只放一点点盐,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要。”赵苏只能尽力回忆之前看过的,做完手术的人,医生是怎么人医嘱,能记得几成是几成。
不过赵苏比较乐观一点的就是,这个时代的人,体质确实好,有点类似于没有家养之前的野兽,皮厚肉糙生命力也强。等到精细的粮食吃上,慢慢家养之后,智商上去了,但体质却退化了。
这么粗糙的手术,能够活下来,让赵苏对这门医学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信心。
现在的问题是,要赶紧找出麻沸散的配方,但麻沸散的配方在后世已经失传,只是道听途说有一种叫羊踯躅的植物有麻醉的效果,是麻沸散的主药。
实在不行,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用高度白酒灌醉病人,再做手术。
无论哪一种,听上去都粗糙无比,但相比起一条性命,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御医闻讯而至,而且不止一个,不过有赵苏在,他们没有那么好的运气进房间,只能趴在窗户那边看。杨义成醒了,这是不争的事实,有人拿着小勺子,一点点给他喂温水呢。
等赵苏出来,御医们更是炸了锅一样,哭着喊着求郑拾教一手。他们可没有杨诚那么心诚,都没说拜师学艺的。
不过赵苏也不在乎这个,点点头道:“杨义成的情况还需观察,虽然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大,但这半个月也得极为小心。过半个月吧,我让郑拾开一堂课,你们听一听,学点基本的东西。”
“只有基本的东西啊。”有御医仗着资格老,有些不满的说道。
赵苏斜睇他一眼,“你家的医术,不拜师就能倾囊相授啊,那我明天送二十个人给你,你给我教会了。”
御医被太子直接顶破了脸皮,羞得老脸通红,也不敢还嘴。
众人纷纷打了圆场,拜谢了郑拾离开。杨瑞和则请了太子进他的书房,一进去便跪下大礼道谢,“太子连番救命之恩,杨某无以为报,以后这条命就是太子殿下的,无论太子殿下有何差遣,杨某愿效死。”
“快快请起。”赵苏扶起杨瑞和,叹道:“杨将军有心,我在此谢过,以后这话万万不可再提。”
“喏。”杨瑞和起身,赵苏招手叫来保生。
这几日,保生带了几个人住进杨府,分开问讯当日猛虎伤人一事,已有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