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粗俗的言论,听得韩书直蹙眉,也不问别的,先问他,“你可曾进过学。”
“没有没有,在下曾给人当过书童,粗通文墨。”
幸好不是读书人,不然这般说话,韩书恨不得现在就挖个坑把他埋了,省得丢人现眼。
“行了,你骗郡守那点事,和我们无关,我们有点事找你帮忙。若是帮得上,这件事就这么了了。”赵苏没说帮不上怎么办,魏延却是心中发苦,帮不上忙是不是就是死到临头了。
“帮得上,一定帮得上,就是叫在下去死,在下也没二话说。”表面上却是配合的很。
“不过,我观你刚才说起新村的事,竟然头头是道,你是从哪儿听来的。还有,你怎么知道他真是韩书,而不是我们来蒙你的呢?”赵苏还有两个小小的疑问。
魏延不好意思的说道:“我真的去过咸阳,也进过新村,原本是想在新村谋个出路。我想着,凭我这一身才学,总有用武之处。”
结果就是他干嘛嘛不行,吃嘛嘛不剩,在小食堂用尽了自己最后一个铜板,他就开始给自己找出路。
他换了一身长衫背着包袱,弄了点酒味在身上,背着包袱从新村走出来。一边走一边喊,某某兄不要再送,某某兄不要再挽留,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他去意已决。这天下之大,不能困于一隅,他是时候要周游天下了。
而这些某某某,都是新村大名鼎鼎的人物,于是他就被守在新村找门路的一个门客给截住了。自然是毕恭毕敬的截住了,一路好酒好菜招呼到颍川郡,最后成为郡守大人的门客。
各地郡守虽是朝廷大员,在当地更是说一不二的人物,但分到各人,又有不同。有些后台强硬,有些却在咸阳并无背景,于是那些并无背景的,多少都会钻营一下门路。
比如说这里的郡守大人,他一无背景,二在当地处处受大族牵扯,过的就不太如意。
处处想着着钻营门路,想拍秦皇的马屁,也想和长公子搭上关系,世人都是有眼睛的,跟着长公子混的,可不是一个比一个有出息。
可惜一直不得其门而入,遇到这个从新村出来的魏延,立刻奉为上宾。
至于说韩书,魏延在新村的时候,远远瞧过一眼。擦肩而过他可能认不出来,但对方报了名号,再一对,还有认不出来的。
赵苏哭笑不得,这家伙也真是个人才,就靠着这点小聪明,竟把一郡的郡守都给糊弄住了。
“小人到现在为止,一个铜板都没有多要他的啊,贵人饶命啊。”
“这又是为何?”韩书反而不解,不就是为了骗钱吗?怎么这么久,却又不下手。
赵苏嗤笑一笑,“这还不简单,他平时越是一文不要,越显得清高,郡守大人就越相信他。等到你真跟着陛下出巡的时候,他就可以说跟你谈好了,同意将他引荐给长公子,但要一笔好处费。郡守出了好处费,他拿到钱就该跑路了。”
魏延讪笑道:“这位兄台高明,果然是算无遗策。”
“算无遗策不是这么用的。”赵苏就是随口一说。
没想到魏延竟还打蛇随上棍,“这位兄台,看您一脸贵气,定然是能安邦定国的大人物,像您这样的大人物,是不会为难我这种小人物的,对吧。”
“少拿话堵我。”赵苏哭笑不得。
一个小骗子而已,还是个未遂犯,赵苏也没想怎么为难他,“虞姬这两姐妹的事,你知道多少?”
魏延看向他们,目露古怪,“虞姬可是郡守大人好不容易找来,准备献给陛下的。”
韩书接过话茬儿,“你能确定她不是女刺客?说说他们的来历,还有你知道的。”
魏延连连摇头,“这不可能,郡守大人那个官迷,听说朝中有人觊觎他的郡守之位,害得他提心吊胆,整天想着怎么讨好陛下,巴结上长公子,坐稳官位,哪儿有那个胆子。”
赵苏心想,颍川郡可是秦国有名的大郡,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都远非一些偏远郡县可比。能够在此任职的郡守,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在别人看来的劣势,比如说在朝中没有根基,也许是他的优势也不一定。
只不过他自己没品出自己的优势来,反而整天瞎琢磨。
“这对姐妹,是从泗水郡过来寻亲的,当时郡守大人正好在民间搜罗美女。于是顺理成章将他们收入,当时她名声不显,和其他搜罗来的美女,一起住在乡下的别庄里。后来不知怎么传出山神转世之说,此女又采了别庄的果子腌制果脯,味道比外头卖的还要好,总之有挺多神奇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