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的长处就在于这些小打小闹,咸阳有这么多有能力的大人替父皇分忧,我什么也做不了,还不如回去种地开工坊。万一又鼓捣出几个小玩意呢,哪怕一样两样能帮到父皇,也算没有白白浪费时间。”
“你呀,也不知道在怕什么?”秦皇眉头微蹙,他确实有点不明白,为什么长子就是不愿意呆在咸阳。只不过,他在新村鼓捣出来的东西,真的很有用,对于有用的人,人们总会多出不少的耐心和包容,皇帝也不例外。
“儿臣有什么好怕的,只不过秦国人才济济,大事有人做,儿臣就专做些小事吧。”
下山的途中,遇到了一队衣衫褴褛的队伍,人人脸色凄苦。
得运打听之后,脸色有些古怪的来回公子。
“是阴山一案中,那三个县的所有官员以及家人,全部被发配闽越。”
一听是自己惹出来的事,赵苏赶紧按熄心里那点路见不平的小心思。
得运见公子脸色不好,赶紧道:“原本这些人都该诛三族,还是因为公子说过一句,闽越的中原人太少,这些犯官发配过去,倒也合适。这才让他们有机会活命,说起来,他们都该给公子磕头谢恩才是。”
赵苏的脸色好转了,得运确实会说话,同样一件事,话术一变,立刻恶霸变救世主。
见公子心情不错的样子,一位门客凑上来开了口。却是替当地儒老当说客的,想约公子见上一面。
听到这个名字,赵苏心想,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个人应当是冯止的老师。如果他不是这个身份,他是愿意跟真正的大儒见面畅谈。但身份不允许,时间更不允许。
不可能前脚儒老们才拒绝给秦皇作赋,后脚扶苏公子就巴巴的与人见面,不论对错,而是,非人子所为也。
至于时间,赵苏干脆让他转达一句话,“没有耕耘,哪儿有收获。”
见面什么的,就算了吧,送他们一句话,算是表明自己的态度。
门客牢牢记住,应声之后,也不忘给自己解释一番,“受昔日恩师所托,实在不能推拒,还请公子原谅则个。”
赵苏摆手,示意这只是小事。传话什么的,没有关系,但若是敢为了谋私出卖新村的利益,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看了一眼天色,问道:“韩书还没回来吗?”
众人正要摇头,得运用手一指,“快来。”
韩书快马加鞭,从一条小道飞奔到他们面前,人未到,声先闻。
“公子,您猜谁来了?”
韩书一大早接到信,也没告诉赵苏是什么事,只说有事要办,需要离开半天。这会儿回来,一脸喜气洋洋,显然是有好事发生。
“谁来了?还能是蒙梨带着子婴来了。”出门在外,最想念的就是家人,下意识的,赵苏脱口而出。
韩书抚额,见过恋家的,没见过敢说出来的。
只好自己开口道:“是程大力来了。”
程大力,他怎么会来,不是在新村造海船吗?
说到这里,韩书又重新兴奋起来,“他们开着海船来了,就在码头。”
赵苏瞠目结舌,还能这么玩,他还以为回去能看到海船,没想到他们竟然将海船直接开出来了。
仔细想想也对,新村那条支流可以汇入渭水,而渭水是黄河的支流之一,最后黄河水域贯穿东方郡。至少从理论上来说,是完全可行的。
而实际上,程大力已经将海船开到东方郡,还等什么,赶紧去看一眼。
消息很快传开,就连三斗也被秦皇派出,和扶苏公子一起去往码头,看看新村所造的海船。
码头上的聚集了不少的当地百姓,就算是缩小版的海船,放在河道里,也算得上是巨无霸。大家没见过,自然要围上来看看热闹。
三斗手一伸就要让人驱散百姓,却被公子给拦住了。
“父皇不在,我们这些人能有什么危险,不必如此。让百姓看看热闹也好,这也是大秦国国力的证明。让他们看看自己生在怎样的一个国家,不是很好吗?”
跟来凑热闹的公子高在旁边插话,“道理我们都懂,怎么上去。”
一指堵在码头的百姓。
赵苏但笑不语,很快,经常外出的门客上前开道:“大家让一让。”
百姓看到后头骑着高头大马,穿着丝绸和官服的大老爷,根本不用人再说第二句,直接潮水般的让开一条通道。不少人还俯身下去,不敢抬头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