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的读书人是硬骨头,就是秦皇也不能逼迫太盛。反正读书人不怕死,巴不得因为反抗皇命而被杀,谁死了谁就可以留传千古。所以皇帝一般来说,不会大肆屠杀读书人,否则身后名绝对不会好听。
历史上说的焚书坑儒,后来又有人翻案,说秦始皇坑的不是儒生,而是方士。起因是徐福联合方士欺骗了他,不仅没有给他带回长生不老药,之前所炼的仙丹也都没有任何效果。意识到自己被骗了的秦始皇,在生死的大恐怖间失去理智,下令将咸阳所有的方士坑杀,用于平息他的怒火。
赵苏不知道历史上这一段,坑的到底是儒生还是方士,但从起因结果来说,是方士的可能性确实比较大。
历史上秦皇登泰山封禅,对于皇帝来说,这真是天大的事件。当地儒老那般不给秦皇面子,拒绝给他作赋。
以至于秦始皇干脆在泰山立了一块无字碑,也没有将这些儒生怎么样。
有什么事情,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比泰山封禅还重要,以至于决定焚书坑儒呢。这从情理和逻辑上来说,是不通的。
第166章 馒头党 为了一个馒头兄弟相残,太惨了……
历史上的事, 赵苏只能想一想,现实中,东方郡的儒老仍然不愿给秦皇作赋。秦皇也潇洒的表示, 天老大地老二,朕就是老三, 这天地之间没人能够评价他,能够评价他的只有天地。
干脆竖一块无字碑上达天听, 还有另一层意思, 和朕在同一时代的凡夫俗子根本不懂朕的伟大, 就留待后人评说吧。
泰山封禅有一整套的大礼仪,古人将礼仪看的极重, 特别对天地的祭祀, 那更是细致到每根头发丝怎么梳,都不能出错。
秦皇和一众公子以及百官,要沐浴更衣, 斋戒三日才能行大礼。
第一天还没人说话,第二天公子高悄悄溜进扶苏的帐篷, 眼睛一错不错的盯着他。
“干什么?”赵苏将手一摊, 表示自己什么都没有。
“我不信。”公子高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笃定,但他就是觉得扶苏不可能这么遵守规则。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泰山封禅,上达天听,岂是儿戏。”说着闭上眼睛, 双腿盘坐,一副我很认真,你别胡说的态度。
公子高摸不着头脑, 难道大哥真的硬生生挨饿,他以前明明说过这种可以吃饱肚子,却要饿其体肤的行为很蠢。
摸着鼻子走出去,深觉后悔,早知道自己就不过来了,饿着肚子走几步路都嫌累得慌。
刚走出去,猛的回头重新钻进帐篷。眼睛盯着扶苏手里拿着的一只馒头,雪白的馒头,就象黑暗中的夜明珠那么显眼。
公子高的眼睛如同饿狼一样发出绿光,恶狠狠的扑过来,伸手就去抢。
赵苏叹了口气,“天可怜见的,为了一个馒头兄弟相残,太惨了。”
说着主动将馒头塞到公子高手里,不用烹饪就能吃的食物,赵苏手里太多了,按理说红肠才是最好的选择。问题这周围都是帐篷,一丁点肉味就如同一滴鲜血滴进有鲨鱼群的海面,瞬间就会引来一大群鲨鱼。
不想被人生吞活剥,就得选择味道最清淡的食物,馒头就成了非常好的选择。为了增加营养,赵苏用牛奶和面,加入白糖。一只只蒸出来,放凉之后跟着每天运上山的水偷运进帐篷。每次吃的时候,点一丸婴香,轻淡的馒头味,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公子高刚咬一口,就有人闯进帐篷。吓得公子高将馒头护到身后,使劲咽下嘴里的馒头,噎得他直翻白眼。
闯进来的是胡亥,眼睛直勾勾的看着他们,眼睛发出和公子高一样的绿光。
公子高好不容易噎下这口馒头,使劲挥手,“你干嘛呢,看错了,啥也没有,赶紧回去。”
嘴角还挂着没抹干净的馒头渣,真是十分让人信服。
胡亥不走,也不说话,就盯着公子高嘴边的馒头渣看。
赵苏又拿出一个馒头,胡亥立刻抢过来往嘴里塞。赵苏给大家倒水,三天斋戒不光是不能吃东西,还不能生火。喝水都只有凉水,不过赵苏不喝生水,也不让别人喝,蛮横的要求少府提早烧好。
公子高开始放心吃他的馒头,但是不妨碍他对扶苏怒目而视。凭什么自己就得去而复返,胡亥一来就有馒头。
堂堂皇子为了一只馒头争起来?可这是馒头的事吗?明明是态度的问题。
在没人知道的地方,公子高独自在内心上演了一出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