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很快就明白,公子觉得赵高丢掉的差事,他可以试着去争一争。
“但我没办法帮你,你只能靠自己。”赵苏甚至于连赵高丢的是什么样的差事,都没说,至于秦皇会不会选屠睢,也只能看他自己的表现。路是他指的,但前路绝不平坦,能不能走得下去,只能靠他自己。
第151章 少说多做 这一回竟然有意外惊喜
指点完屠睢去争赵高丢掉的差事, 赵苏便想离开,没想到,事情还没完, 秦皇要修灵渠。
百越一战,不可能就此停滞, 打肯定是要打的,但之前的路不通, 就要另选一条路。但最大的问题, 是粮草无法运送进百越, 就是再多的民夫也经不起这样的损耗。
最后无数的意见汇总上来,最有效的一条建议, 便是修建灵渠。勾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也就是湘江和漓江。
通过水路运输,速度快运量大,而且需要的人力也少。当然修建灵渠需要的民夫, 却很多,不过只要修建好了, 除了战时运送粮草, 还能加强两边的联系,从长远来看, 绝对是好事。
“你的人不错, 借两个来用用。”秦皇开口道。
赵苏苦着脸道:“儿子的人,自然也是父皇的臣民,哪里用借, 若有用得着的地方,他们怕是争先恐后。”
“阮功他们几个干的不错,采风组报上来的, 基本都是赞誉。”
赵苏这才想起,还有个采风组散在外头呢,最初还是他提议的,然后秦皇采纳了建议,这件事最终归蒙毅所管。
采风组这一二年,将咸阳的读书人几乎是一网打尽,给的钱粮并不高,但口号很高尚,所以留在咸阳骂天骂地批评时事的读书人,一下子少了很多。光这一点,就让秦皇很高兴。
“陛下不以他们寒微,委以重任,自当替陛下效死力。”如今农具推广,开垦荒田,种植甘蔗和油菜花,以及绿豆和豌豆等物,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再来个三年下去,只要没有天灾,百姓得到休养生息,自然会有一个太平盛世。
既然修建灵渠向他要人,赵苏也没什么好说的,直接将蒙温乌游以及褚原交了出去。替自己的门客谋个前程,倒也不错。
“蒙殊这几年做的不错,让他去闽越当个郡丞吧。”郡丞仅在郡守之下,蒙殊从一个小小的县令直接提到郡丞的位置,简直就是朝中有人好做官的典范。
另一方面也是该砍头的砍了,该罚的罚了,那么有功的也得开始赏,蒙毅和赵苏似乎已经赏无可赏,那就干脆给蒙殊升个官吧。
赵苏一脸喜色,“儿臣代蒙殊替过父皇恩典。”这个赏赐,他太满意了。
秦皇见此也准了他的辞行,同意他回新村。
“有空指点一下你两个弟弟,你把他们丢去造船,难道就不管了。”秦皇又给他加了一个任务。
赵苏心想,到底是谁把他们丢去海边的,不过他可不敢争,赶紧拱手道:“儿臣自当尽力。”
他有什么办法造海船,不管前世还是今生他都没坐过几回船,在公园里踩过几回游船不知道算不算,再不然就是在景区里坐过几回冲锋艇。
韩书得知公子可以回新村,提前几天跑来咸阳,殷勤备至。
“公子,这大半年真是风云变幻,我在新村听到消息,都觉得惊心动魄。”韩书好几回都想来咸阳,是赵苏硬压着,不许他来。
“咸阳老奸巨滑的人太多,少一个人在咸阳,我就少一点负担。”老婆孩子和公子白没人敢对付,但要是多来几个象韩书这样的,被人坑到坑底去了,他是拉还是拉呢,拉就意味着交换和妥协。倒不如这些人一个都不要来,自己独自在咸阳,反而自在。
“我倒是觉得公子此言不对,越是这种时候,越能锻炼人的心性。如果不堪大用,也就罢了,怎么会成为负担。公子不该如此多情,这样不好。”
韩书很少会这么说话,这让赵苏有些惊讶。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公子的身份地位就是原罪,有些事情,不争也得争啊。”经过这次的事,一直以来的理想主义者韩书,就象是忽然清醒了。燕飞可以做这种事,那么公子高呢,就算他不会,还有将闾和吕秋,也有明霏和静嘉,后头还有胡亥。
如果愿意数,还可以再数很长一串人名。
“归根究底,不立太子,就是人人都有希望。”韩书想的很简单,扶苏公子应该被立为太子,只要他被立为太子,大义已定,下头的人自然会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