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全家都要回来, 太好了。”蒙梨掰着手指头算,还要等多长时间。
“现在还不能肯定, 就算回来,也要到下半年。”蒙恬看着女儿, 再看一眼公子, 很是欣慰。
“对了, 有件事,我一直准备找时间跟您说。”赵苏眼见丈人要去九郡, 赶紧把自己设计的图纸拿出来, 无他,马鞍而已。
其他的武器,他只知道表象, 得回新村和石铁火他们讨论一下,才能最终定下图纸。但马鞍就不需要了, 他自己随手一画, 就能跃然纸上。
“这是……”蒙恬一看,眼睛就拔不出来了, 他是军人, 最知道马鞍的好处。
蒙梨一看这俩人讨论上了,摇摇头去了内院,找母亲说话。
“马鞍可以让骑乘的人解放双手, 对战的时候,多出一只手,想必胜算更大。”
蒙恬再次大笑起来, “何止是胜算更大,若是有了马鞍,还输给匈奴人,这样的窝囊废,也不配为我大秦骑兵。”
骑兵从来是冷兵器时代的王者,匈奴为什么能和中原纠缠这么多年,最大的依仗就是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人人皆是骑兵。快如闪电,来去如风,速度就是他们活下来的本钱。
对战的时候,他们兵器没有秦军精良,但和马匹的配合度更好,就如同长在马背上一样。而大秦的骑兵,无论骑术多么精湛,也无法做到长在马背上。
一个是训练出来的技能,一个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加训练,无论怎么样后者都要高出一筹。
蒙恬也并不讳言自己的短处,就算有短处又如何,不是一样把匈奴打的抱头鼠蹿。成功夺下九郡,将其变为秦国的领土。
现在有了马鞍,他敢将战线再往前推进。之前的骑兵,作战时为了不从马背上掉下来,必须一手紧抓缰绳,另一只手使用兵器。
但如果马鞍能够达到公子所说的效果,只需用脚紧夹马腹就可保持平衡,那么两只手都可以腾出来作战。马鞍就等于是帮骑兵长在了马背上,用技术抵消了天赋的加成。
“公子真是神人,神人呐。”蒙恬拿着图纸,左看右看就是舍不得放下来。不时殷勤看一眼扶苏,目光中包含深情。
赵苏只好拱手道:“不如找少府的铁器铺子,让他们打来试试。”
“如此甚好。”蒙恬就是在等这句话,简直一分钟都没耽搁,跟公子两人骑着马去了少府。
宫里出来的人跑到青桐宫,没人,经过指点又跑去蒙府,还是没人。
最后好不容易在少府找到公子,小黄门都快哭了,“公子,皇上请您即刻入宫。”
“入宫,哦,那我先走,岳父大人您……”
“你速去,老夫就留在这里,看着他们别偷懒。”蒙恬哪儿都不想去,只想在守在这里。
赵苏失笑,同时觉得将马鞍交给蒙恬确实是个好主意,省了自己不少的事。
秦川殿里,秦皇难得的温和道:“别以为统一了六国,你们这些武将就得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外头还有大片的土地,你们有一个算一个,朕只嫌不够。”
杨瑞和激动道:“不管外头有多大的土地,臣的心里只有皇上才配为这万里疆域的主人,其他人不过蛮夷尔,臣愿为陛下的马前卒,为陛下踏平一切阻碍。”
赵苏到的时候,君臣两人已经谈到了横扫六合八荒,踏平九州大地,他再来晚一点,可能就要冲出宇宙,一统银河。
“怎么跑到少府去了。”秦皇见到扶苏,又听三斗说在公子不知杨瑞和来秦川殿谢恩,去了少府,这才兜了个圈子,现在才到。
“送了件小玩意儿给蒙将军,他一高兴,非要拉着儿臣去少府现打出来,儿臣也没办法,挣不脱啊。”赵苏夸张的摊开双手。
再看向杨瑞和时,上前一拱手,笑道:“眼见杨将军大好了,可见是吉人自有天相。”
“多谢公子,若不是公子,臣家里只怕已经挑了白幡。”杨瑞和感慨连连,谁能想得到呢,一只小虫子能将他一个二百斤的大汉撂倒,还差点一命呜呼。
赵苏笑道:“那杨将军可谢错了人,若不是陛下赏赐人参,我可没有丝毫办法。”
“陛下要谢,公子也要谢,都是救命恩人,杨瑞和无以为报,请受在下一拜。”说着就要长揖到地。
赵苏赶紧去拦,朝臣对公子一般就是拱手相见,不需大礼参拜,此番大礼已是极为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