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扶苏每天都在求生(23)

作者:甜饼 阅读记录

王贲看着眼前的公子扶苏,和胡亥一比较,不得不承认,眼前这位公子,实在要能干得多。

秦王见蒙毅提起此事,也不由笑骂道:“不是说不管,怎么又叫人管。”

赵苏趁机叫起了屈,“儿臣哪里要管这些事了,不过是听说咸阳城里各位大人还没用上火炕,再不修可就要下雪了。只有大人们家里修了,这些商贾才有地方模仿,商贾一旦模仿才能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全国各地。君父的一片苦心,才没有被浪费。”

秦王顿时奇怪了,“李相当初说要颁布法令,是你阻止的,难道在你眼里,这些商贾之人竟比法令还有用吗?”

这话不可谓不重,就连蒙毅也暗暗叫苦,正想办法怎么替他转圜,就听到扶苏轻笑道:“父王,商贾的天性是利字当头,如今有了如此好物,他们怎么可能不做文章。巴不得培训一批工匠,然后去各处赚钱。商贾拿来赚钱的东西,肯定会极力宣传,让人人都知此物的好处。”

“于是这等好物又成了商贾手中的敛财工具,岂有此理,断不能如此。”秦王对商贾一点好印象都没有,可以说中国历朝历代对商贾的防范,就是用秦王开始的。认为商贾囤积居奇,只通过南来北往便能数倍的获利,不事生产还能获得暴利,若是任其发展壮大,会动摇国本。

当然,不能公开说的,还有吕不韦的一番贩卖君王论,以君王为货获利何止千万倍。而秦王对吕不韦可谓是深恶痛绝,从而也对商贾防范极深。

他收复一国便将一国的臣富商贾迁到咸阳居住,就是要将他们攥在手心,不许他们给自己未来的大一统帝国使坏。

眼看秦王愤怒,扶苏却一点都不紧张,依然脸上带着笑,“父王,好戏在后头,您听儿臣说完可好。”

秦王“哼”了一声,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等到天下人都明白了此物的好处,父王将怎么制作火炕的说明书下发到各郡县,让县衙张贴出去,百姓知道这等好物的好处,又有了制作之法,还知道怎么用便宜的泥砖替代青砖,儿臣最近还想到可用竹节两头打通代替青铜烟道。到时,还有商贾什么事。”

事实上,商贾并不会亏本,除了咸阳,全国各地一样有富人和官宦人家,这样的人家宁愿出些钱,也愿意用更好的工匠和更好的材料来搭建火炕。而底层百姓根本不是商贾的目标,但底层的百姓却不傻,能卖出钱的东西,朝廷免费教给他们,带来的就不再是负担,而是感激。

但这种事,赵苏就不必多解释了。

果然,秦王哈哈大笑起来,“没想到,这些商贾整天算计来算计去,今日竟被你给算计了进去。好,好,太好了。”

蒙毅和王贲跟着大笑,气氛再次温馨和缓。

秦王等着扶苏告辞,他再赐下一笔赏赐,此事便算了结。私下里再拿这事挤兑一下李斯,倒也有趣。

“父王可记得,儿臣说过曾在病倒之时,参透一丝天机,日日琢磨之后,果叫儿臣又得一物,特来献给父王。”

“又是何物,难道比火炕还好?”秦王来了兴趣。

火炕的好处,受用过的人无一不惊呼发明者大才。这个时候,最好的取暖方法便是火墙,整面墙体的施工复杂,造价也极为昂贵。按周礼,只有天子可以享用,无人敢僭越。

其实一朝一代之礼,讲的都是当时的道理,那个时候生产力低下,不倡导奢靡的享受。若人手都用来给贵族做这些事情用,那天下耕田的人便少了。

但生产力是在发展的,比如到了秦朝,取暖之物和贵族的其他享受相比,已经不算奢靡,反倒成了寒冷地方的保命之物。那么这个时候,火炕应运而生,就变成了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

第12章 马蹄 此事你当记首功

有关火炕之事,赵苏在秦川殿这一番剖白,也算是一个了断。秦王不在乎两个儿子相争这点小事,赵苏也没刻意多做解释。

反正别人都当他授意陈立与田木头来咸阳,那么,就当是他不满胡亥的愚蠢而出面,他一来是当大哥的,二来贵为秦王长子,头比较大这个锅背也就背了。何须再去计较,是不是他授意的。

一项利国利民的发明,秦王满意,权贵们满意,商贾满意,最后百姓也会得到一样在寒冬保命的好法子,可谓是皆大欢喜。

赵苏发明,赵苏居中调停,也是赵苏推动火炕一步步走向全国各地的民间。权贵有了更好的享受,商贾有了些许升财小道,小民也有御寒之物。这中间赵苏的作用,他不需要别人清楚,秦王清楚,他的目的便达到了。

原本做完这件事,赵苏会退上一步,隐身暗处仔细观摩这个世界,再慢慢筹谋积蓄力量对付赵高与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