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些日子桃脯就该上货了,后头还跟着有李脯。”赵苏呵呵一笑,蜜饯也不能久放,但总比鲜食的存放时间更长。新村的分销商,有些势力范围离得太远,便放弃了蜜饯的销售,一些离得近的,又是趁机大赚一笔。
“公子,不知何时白糖和冰糖能够上货,好些人家来问。”掌柜神秘兮兮的凑过来,想从公子这里套些消息。
“咦,外头的人都知道了?消息很灵通啊。”赵苏哈哈一笑,放下公子白,让得运带着他四处转转。
掌柜的嘿嘿直笑,忍不住搓动手心道:“公子进献于大王,还送于蒙大人府上,这种大事在咸阳城怎么瞒得住。还有人在传,蜜饯便是用糖所腌制,否则腌制鲜果之事古来有之,怎么到了公子手里,就能变得如此美味呢。”
这种事,在有心人眼里,确实不是秘密,赵苏也大方的一笑,“确实如此。”
掌柜的精神一振,原来这个说法是真的,无论如何,就算是知道这一件,今天也算是大有收获。
“白糖和冰糖,目前只够自用,明年吧,应该能有货拿出来给大家尝个鲜。”赵苏算了算,有了蜜饯坊和果酒坊,对于白糖的消耗量可以用鲸吞来形容。这种情况下,想要大量上市白糖出售,估计得等上三五年,但拿少量出来让售卖,明年还是可以做到的。
掌柜得到了准信,喜不自胜,连连作揖道:“公子可算是救了小人一命,这帮大爷们天天来问,小人不回也不是,回又没甚可回的,实在恼人。”
赵苏哈哈大笑,在铺子里转悠一圈,招手让得运带上公子白,大摇大摆在朱雀大街上闲逛。
“连个小吃摊都没有吗?”逛了一会儿,赵苏觉得不对劲了,转身问得运。
得运摸头道:“今日大街与往日并未有何不同,小吃摊是何物,可否请公子示下。”
“就是街头推着小车,挑着担子,卖点,卖点……”赵苏自己也愣住了,是啊,卖点啥呢,这时候还真是啥也没有。吃饭都只有两餐,更何论小吃。再说真正的世家贵族,要吃也是去酒楼,小吃原本也是卖给平民老百姓的。
现在的平民老百姓,手里哪里有余钱可以买小吃,买得起的人又不可能看得起街头小吃。
一条大街从头走到尾,越走越沉默,走完之后赵苏手一招,马车便来到跟前,“回甜水街。”
他得好好想一想,这半年多来,他自己觉得已经做了许多事,新村日新月异,基本上能做到人人都吃饱饭。可是就在这个国家最大的都城,仍然看不到一丝明显的变化。
自己做事的速度还是太慢,又或者方向不对,赵苏思考的时候,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卷竹简展开。
竹简没有看完,他自己已经想通了,自古改革分三种,一种潜移默化,另一种循序渐进,最后一种彻底推翻。
最后一种看似痛快,实则造成的社会动荡极大,第一种又来的太慢,最好的其实就是循序渐进,温水煮青蛙,在不声不息中完成变革。
“但我现在的步子,似乎迈的有点小,影响力只局限在新村。古代本来消息传递就极慢,如果不想办法扩大影响,还不知哪一年哪一月,新村里的事情,才能传到外头,引来效仿。”
不管火炕,石磨还是农具,他一直指望着朝廷帮他完成最终的传播和影响。可是到现在回馈的结果来看,许多地方的人,根本还不知道这几件事,可见传播的效率有多低。
依靠朝廷这条路进不通,他又该怎么办呢?
赵苏第二天将新村分销商中的三位商人找来,“我们之间的合作,已经到了哪一步。”
吴有义一拱手道:“回禀公子,目前我们的人手已经培训好,而新村也挑选出掌事和帐房,目前都还在路上。而我们三人分别在蜀郡,南郡与河东郡,已经搭建好厂房,只要人和原料到齐,便可开工。”
“那便好。”赵苏见进展顺利,看向他们一眼,“我还想做一件小事,若你们不愿为之,可以介绍其他人给我。
“但请公子吩咐。”吴有义赶紧表态,意思当然是说,愿为公子效劳。
赵苏摇头,“在商言商,若是你们心不甘情不愿,最后事情办不好,都落得个不痛快,到时候说不定还会影响我们在建筑工程上的合作。”
建筑工程这样的活,又要建厂又要招人,还得学技术,懂管理,更要与那些有钱人打交道。若不是赚头十足,三位商人也不肯费这么大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