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可不可以送我一张小纸片?不用的就行,我再写几个字。”
林燕娘在把信塞好后突然起了个念头,抬头看向哨卫,露出可怜巴巴的眼神。
“……”哨卫看着她有些无语,一时没有说话。
“老郑,这儿不是有张废纸么,有巴掌大够了吧?”另一个还坐在那边桌旁的哨卫,突然从角落扯出一小块纸片来。
还真是一小块,不过也是黄竹纸,好像是谁在这里写信写废了丢掉的。
他看了林燕娘一眼,像是在征询她的意思,这巴掌大,可够写几个字了?
林燕娘看了一眼连忙道歉,主动过去接了过来。
“小姑娘,可是家里有什么人在关内啊?”
桌旁那哨卫约有四十出头年纪,这时看她乖巧,便笑着闲话起来。
“是个远房亲戚。”
林燕娘并不因对方喊破了自己的身份而露出惊讶或迟疑的表情,而是微微一笑,怎么看怎么乖巧。
但她行事姿态却又是洒脱利落的。
两个哨卫皆是多看了两眼,觉得这小姑娘好像深藏不露的高手一样。
因而,另一个哨卫站在长案旁,并未离开。
林燕娘也不避忌,将那纸片铺在案上,提笔就写了八个小字。
“身无分文,需要银钱。”
“身无分文?”那哨卫惊讶地挑眉,再次看向林燕娘时目光便打量起来。
林燕娘有些无奈,她自然不喜自己做的事情都被别人看了去,似乎还想管的样子。
但她也清楚,这是哨卫客串的驿差,维护一方安宁,盯着一方安宁,本就是哨卫之责。
此事可大可小,但于他们,却是份内之责罢了。
“亲戚去关内找活儿有些时日,我是替家里人说点话,家里人并不知道我的意思,是我擅作主张吧。”
林燕娘一脸无奈地解释,到不慌乱。
那哨卫听着她看了会儿,便没有再说什么了。
在这关外除了镇上做买卖的人有钱,谁还有钱呢?
既然是小姑娘擅作主张,那写身无分文就不重要,重要的是后面需要银钱吧。
第54章 顺路
林燕娘拿出一只瘪瘪的钱袋子,从里面倒了一小把铜子儿,数了数目付给哨卫。
看着那哨卫收了钱便拿出腊印将信封封好,随手放进一只不是很大的装信的箩筐里。
那箩筐里也有几封信,虽不知寄哪儿,但是她想,到了时辰肯定会归类分开送达吧?
“还有事儿?”那哨卫一转头就看到她盯着信筐出神,于是和气地问。
“没有了,多谢两位大叔。”林燕娘回神,连忙转身往外走。
只不过走到驿站外面还是忍不住回头又盯了那只信筐一眼,心里有些胡思乱想。
这些信就这样放着?
万一遗失了怎么办?
今天会寄出去吗?
要多久才能寄到云三关内的朋友那里?
看到哨卫朝她看过来时,她立刻转开目光,假装刚才只是无意扫了一下,不敢再作停留,脚步匆匆往回走。
回到刚才和爹分开的地方,再转向粮行那边。
粮行门前围了一群人,都是等着买粮的百姓,也有大户人家的小厮和管事。
林燕娘没有多看,只寻到爹那边。
“弄好啦?”林平安转身先将大丫头上下扫了一眼,没有打过架,这才心安地露出了笑容。
大丫头是个暴脾气,虽穿了男装但细看还是知道是小姑娘,刚才自己去寄信,就怕路上与人起冲突。
现在人好好地办完了事情回来,他这边对粮价也了解得差不多了。
当下就走到米仓那边,要了一百斤米。
不过是让分两袋装着,粮行的米袋可不是你随便要的,一百斤米到是会送一只,但分两袋就要多出两文钱了。
林平安不计较这两文钱,只喊着:“一袋二十斤、一袋八十斤。”
等伙计把米装好拿粗针将袋口封了起来,林燕娘已经将背篓里腾空,将那二十斤米装进去,再把吃的和绣布绣线的小袋放在旁边。
剩下的八十斤,则由林平安扛到肩上。
林平安若不是瘸了一条腿,哪里需要这般?两百斤都是小事儿。
但如今拄拐扛八十斤虽然麻烦,但也不算重。
又买了二十斤盐,放进背篓里,酱酷各两罐,林燕娘提着系罐的麻绳。
林平安已将钱结清,剩下就没几个子儿了,都交给了林燕娘,一会儿付车资。
父女俩出了粮行,也没在街头闲逛,打算直接去镇口等驴车,到驴车上再吃窝头。
他们到镇上时就是上山,逛了一阵又各自办事情,这时候往回走已近中午了,回到家也就是下午。
经过一家酒楼时,林燕娘下意识地抬头看了一眼,那家高朋酒楼,是大堂哥做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