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爷爷大寿,自然准备得也很隆重,尤其是知道姑姑家今天必回,都不想弱了他们二房里的势头。
以前没办法,如今有得穿,当然都要穿戴好,不被人嫌弃。
年纪小小,心里就已明白自家与那些人的差别,而不是只以为是自家亲戚长辈,而不懂得那些人眼中的轻视。
林燕娘锁上屋门,爹娘就在那边院子里等着了,喊先跑过来这边的哥俩,回去帮着拿礼物。
林燕娘连忙又栓上院门,跟着往那边走去。
林宋氏见她头上插了几件贵重首饰,不由无奈:“今天是你爷爷大寿,来的都是村里人,你弄这么富贵干啥。”
最近村里人因为云三许久未回,已经在议论燕娘了,还这么招摇,岂不是招人注意?
“娘,别人越是说,就越要表现强势一些,用行动告诉那些人,就算云三不回,我林燕娘也是过着最好的日子。”
林燕娘却笑了笑,明白娘的意思,但她并不这么认为。
她并不招摇,但也从来不想低调行事。
总之她就算受委屈,也要拉垫背的,从不会默默受委屈。
何况,今天周家人回来,在嫌贫爱富的姑姑面前,她不想太过弱势,但也知道,姑姑一家是从关内回来的。
关内如何什么情况,周家在关内又是什么情况,她并不知道,这趟去大房那边,她可不认为会轻轻松松做客吃席。
而且今天是爷爷六十大寿,是要摆席宴客以贺的整寿,因而,就为了撑一份脸面,她让爹专程去镇上买了两匹锦缎布料,而不是细棉。
同时也是通过这件事情让姑姑知道,细棉布是农家人消费的最好料子,但不是她家的,姑姑当初那么做,是轻视了她家,而她根本不屑。
她买的是两匹锦缎,价值一两六钱。
爹买的是两坛两斤装好酒,价值六钱。
之后她会在人情簿上再搁二钱,给爷爷还封了二两的红包,爹在人情簿上搁下二钱,不再给红包。
说到底,爹还是家境差些的那个爹,他尽到心意了,并不需要充任何的门面。
八钱银子就是八吊钱,在村里任何一家,都够得上,让人也说不了闲话。
但她是嫁给了关内云三的人,自然不能混在爹一起只给那些。
而她若给得太少,村里人不说什么,姑姑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何况大房里还有讨厌的母女会放过说她的机会?
今天她戴上这些首饰,准备了这么多礼,就是冲着替云三充门面去的。
第235章 寿礼
等他们走到大房那边时,算是亲戚们当中到得比较迟的。
反而那些在外村的老亲和姜家人来得有些早,这时候都在热闹地谈笑着。
还没有到的是林学善夫妇和何家人,还有林玉娇和周家。
想来从镇上过来有些远,比不得附近村子里住着的亲戚们。
至于宋家,因早年就与二房断了往来,如今亲家老爷子做寿,自然也不会往来。
林老爷子明白这其中原由,也不会下帖子给宋家。
但到这时候,林姜氏就会扬眉吐气,看到林宋氏时总会嘲弄地笑,正是明白的人能被她笑得一肚子气,不明白的人就会觉得莫名其妙。
但今天来的这些人里,又有谁会完全不明白的?
只是有的人会表现出来,有的人看热闹不嫌事儿大,而有的人则同情林宋氏而不会说人闲话。
林燕娘牵着小妹就跟在爹娘后头,还没进院子,就能感觉到那种异样的气氛迎面而来了。
见娘有些底气不足的样子,林燕娘便牵着小妹快走几步,陪娘一起走进院子,还主动笑着喊了人。
看她若无其事笑脸迎人,突然而来的尴尬微妙气氛,便被冲散了几分,大家也笑着与她打招呼。
便是姜家人,也客客气气地笑着,看不出什么想法。
林平安也笑着打了招呼,便领了一家人去寻爹。
这时候林老爷子穿着灰蓝棉袍,一脸笑容地应酬着亲戚们。
亲戚当中的长辈们自然都在堂屋里坐,在外头的多是年轻两代甚至三代人,以及村里早早过来做客的人。
林平安领着林宋氏走在前头,林燕娘扭头喊弟弟们快点,林灿抱着两坛子酒,林杰抱着两匹布料。
虽然两匹布料有些重,但酒坛子更难拿,因而难拿的当然交给了哥哥。
今天这样的场合也不能提个篮子或是背个背篓,所以礼物只能自己拿着,也一路被人注目,被人悄声议论他们的礼罢了。
他们到堂屋,竟然还有好事者也跟了过去,站在门口看着热闹。
“爹,我们带着孩子们来给您拜寿来了。”林平安笑着和坐在正位的老爷子作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