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姐。”远志从密林里跑出来,朝邱秋招了招手,“你看那棵茶树,是不是四球茶?”
四球茶多生在海拔1700—1950米的群山茂林中,是贵州特有的古茶树品种,被誉为“可以喝的活化石”,是茶在进化上最原始的种之一。
邱秋随远志走过去,仰头看了看,枝叶繁茂、树冠饱满、新梢生长迅速,生机蓬勃,芽叶鲜嫩。掐一把,柔韧性和含水量都非常好。揪一片送进嘴里嚼嚼,淡淡的青苦味后,是鲜醇的爽口感,回味悠长。
“采些回去。”夏茶虽不如春茶那般细嫩,却因为高海拔和烈日的加持,口感更为独特。
远志听话地背着竹篓噌噌几下上树,采摘了起来。
张阳州抬头望了望,围着四球茶树环抱了一圈,树干周长足有1.7米,“这树得有千年了吧?”
叶大虎不懂茶,但他在热带丛林里执行过任务,会看树龄,“有了。”
张阳州看了看树上的新叶,鞋一脱背着竹篓蹭蹭跟着爬了上去。
两人在上面采茶,叶大虎在一旁警戒,怕有野狼、豹猫、眼镜王蛇、王锦蛇流窜过来。
邱秋四下查看,不时便看到几株艾纳香和一片黄精,可惜没到采挖季。
“咦,金钗石斛!”邱秋没想到,还没到那片香樟树林呢,便瞅到了长在河岸边丹霞石上的一片金钗石斛。
丹霞石结构疏松,含水量大,地表腐殖质厚,含钾量高,保肥保水能力强,非常适合金钗石斛生长。
邱秋放下竹篓,取出小药锄,小心地从丹霞石的岩缝中或表面,挑选着将金钗石斛整株挖下,装备移栽,剩下的留下。
等远志、张阳州合采一竹篓压得实实的茶叶,邱秋也挖了半篓金钗石斛。
叶大虎背起茶叶,远志将自己腾空的竹篓跟邱秋做了调换,几人顺着密林往里走。
一路上邱秋挑质量好的采挖了几株党参、何首乌、天麻、黄精,虽不到采挖季,有损药效,又因质地过于娇嫩,含水量高,不宜保存,却可以炖汤做菜。
又走了近一个小时,几人终于到了香樟树林。
“哇——”远志止不住惊呼。
张阳州快步跑过去,不敢置信地仰头看向一棵棵香樟树上,那一丛丛长势良好,肉质肥厚的金钗石斛。
有些还开着白色带淡紫色的花儿,大而美丽。
邱秋放下竹篓,四下打量了圈,吩咐道:“挑金钗石斛丛里的小幼苗移植,不够的话,再剪无花的成株。剪前注意给剪刀消毒,避免对石斛造成污染或感染。”
远志、张阳州应了一声,各挑一棵香樟树开始行动。
这一弄又是两个多小时,等几人从山里出来,已是月上柳梢。
邱嘉树、耗子打着火把等在山脚,一见远远晃动的手电筒光,忙跑了过去,接过邱秋和远志肩上的背篓,耗子关切道:“累坏了吧,要不要歇歇再回去?”
邱秋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一路疾行热的,再加上晚间林中露水重,一热一冷,真不好受:“不用了,赶紧回去吧。”
邱嘉树看向叶大虎手中提的一串野物,笑道:“你身手真不错,进山就没有空手的。”
“撞到跟前,顺手捡的。”都不用弓箭,他一个石子丢过去应声而倒。
邱嘉树听得抽了抽嘴角,转头跟邱秋道:“褚辰和昭昭打电话找你,你等会儿给他们俩各回个电话。”
“好。”
知道父女俩找她没什么大事,邱秋回家先带着远志、张阳州将剪下的金钗石斛植株的切口浸泡在清水里,茶叶和采挖的药材摊晾在晒架上,随之洗澡、吃饭。
青丫做了满满一桌饭菜,酸汤鱼、腊肉炒青椒、用羊血和豆腐混合熏制后又跟青椒一起炒的血豆腐,凉拌折耳根、南瓜豆角切成块或折成段煮熟后凉拌的素瓜豆,主食是清蒸洋芋和水煮新苞谷。
一顿色香味俱全的饭菜下肚,不但胃部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也给精神上带来了松弛感,邱秋神情悦愉地起身活动了下四肢,拿上手电筒,去大队部跟褚辰、昭昭回电。
褚辰这会儿带队已由无锡转至南京,苏老和陶星洲的调查结果出来了,苏老是解放前潜伏下来的G党。
陶星洲没事,甚至他的下放都有苏老的手笔,原因是陶星洲察觉到馆里几位老前辈的下放好像跟老师苏正平有关,然而不等他查证,便被前妻姜丽举报了。
在苏正平的供词里,姜丽是他发展的下线,他最初的目标是陶星洲,只是陶星洲是那种连唱歌都正气凛然、要带人入党的气势,让他却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