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王争拿着广济肿瘤科复查的结果和陈教授一起来了。
邱秋看后,又给他号了号脉,“王叔,恭喜,病情稳定住了,完全没有复发的迹象。”
陈教授高兴地拍拍王争的肩,哈哈笑道:“我说怎么着,好人有好命!”
王争亦是一脸喜色:“不用吃药了吧?”
邱秋:“不用,八段锦、幽门顺气法继续练着,三个月后再过来复查。”
“那,我可以上班吗?”
“可以啊,只一点,别累着,别熬夜,烟酒戒掉。”
“好。”得了病情稳住的消息,王争是一刻都不想在沪市待了,迫不及待地想回家,跟家人分享这个好消息。
送走王争,转眼到了6月1日。
昭昭幼儿园有节目,她参加了百米短跑和航模展。
老太太、俞佳佳拿着相机陪她去幼儿园,青丫在家看孩子,褚辰骑车载着邱秋去考试。
考试是在中医药大学的一个大教室里进行的,先考政治,后考专业。
在考“医古文和中医基础”时,要求对《素问·至真要大论》“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用之不殆明知逆顺正行无问。”一段原文断句和译成现代汉语。
第三场考“中医临床”,最后一道题是“任选一个你满意的病例,详述病史、临床症状、中医诊断、诊断依据、治疗方药及效果,并以理法方药加以分析”。
邱秋是依照王争的病例写的。
几日后发榜,去中医研究院复试。
邱秋站在复试的人群中,略略一听众人的小声议论,才知道初试有一千两百多人,复试来的才一百二十人。
而这次只录取27人。
第66章 电器
面试分四组,邱秋分在第一组,前排第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负责人,知道她还有一天才出月子,特意给的照顾。
一间有大扇玻璃窗的屋里,呈“7”字形,摆了两张长桌,主考席上,坐着三位老师,居中那位六十多岁,长脸瘦的颧骨突出,放在桌上的手,粗糙有裂口、指关节粗大。
左手椅上的男子,五十岁出头,身形微胖,脸庞白里透红,衣着考究,手里盘着副核桃。右手边是位头发花白的女士,齐耳剪发,双唇抿着有深深的纹路,眉间竖着“川”字纹。
下手椅子上还坐着两人做记录。
邱秋进屋问好,开始介绍自己,叫什么,今年多大,哪里人,几岁学医,几岁诊脉看病……
左手边的男子,拿起邱秋的资料和成绩单,看了看下面介绍自己的邱秋,微微偏头跟中间的老者道:“军医院的秦院长推荐来的,你看成绩……”
老者早在阅卷时就看过了,是位十分优秀的民间医者,只是他没想到这么年轻,看着不过十七八岁。
右边的女士没理两人的嘀咕,等邱秋介绍完,张口问道:“六味地黄丸出自哪里?都由哪些药材组成?药效是什么?”
“出自宋代的《小儿药证直诀》,”邱秋答道,“它是北宋时期,儿科名医钱乙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基础上,去掉附子和肉桂两味药材,研制出来的。”
“钱乙认为小儿为‘稚阳之体’,阳气本就旺盛,附子和肉桂是辛热燥亢之品,用肾气丸容易加重孩子的内热,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干扰正常生长发育,所以,他减去了这两味药,保留其余六味来治疗小儿的‘五迟’……”
听邱秋声音清越、字正腔圆地答完,男子来了兴趣,转了转手里的核桃,笑道:“小儿腹泻,用什么药?”
“请问是什么情况下产生的腹泻?”
不等男子回答,老者脑中闪过自己看过的一位幼儿:“五月收麦,他娘下地回来做饭,匆忙奶过孩子,便将睡着小儿往院中树荫下的小床上一放,忙活去了,腹部给搭了条旧床单。”所以不存在腹部受凉。
“半夜这孩子便开始拉稀,跟淘米水似的,腹内传来阵阵空鸣。第二天中午,来找看我时,已双目无神、气息微弱。”
他没说的是,在这之前,因为腹泻,妇人已连丧两子,找到他时,浑身瘫软,伏在地上抖如筛糠。
邱秋:“他母亲回来喂奶时,可有用温水清洗或是擦拭过胸部?”
老者摇头,农村哪有那么多讲究。
“那中间可有抽空回来喂奶?”
老者再次摇了下头,目中闪过一抹赞赏。
这种情况,邱秋在山寨看诊时,没少见,“顶着烈日收割麦子,当母亲的身上的衣服必是干了湿、湿了干,又因为出门时间过长,胸部发胀,渗出来的奶水被汗水打湿,发酵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