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姚愿看来,她就不缺钱,这些话都是托辞罢了,她一定是把自己当成了朋友,所以才愿意跟着冒险。
认娘这件事,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定下来的,这件事需要从长计议,打听打听有没有靠得住的人。
四人就在这凤祥城定居了下来。
租赁了一间小院,李父和谢匆平时就缝一些荷包香囊出去卖,而桑宁则是在一家医馆李当起了学徒,担心姚愿这张脸会被人认出来,姚愿很少出门,也就是在人少的时候,给自己装扮一下再出门。
桑宁在医馆里还真就听到不少八卦。
讨论的还都是那些戴着官帽的人。
哪个官员和百姓一条心,哪个官员不干事,又是谁是女皇眼前的红人。
她们最终是盯上了一个人,当今太傅,曾教授女皇功课,坚定不移地追随女皇陛下,为官又清廉刚正,若是能见这个人一面,说不定就有机会把话带到那人跟前了。
而机会也就摆在她们眼前。
太傅大人有个女儿,听说是幼年落水落下病根,身子骨一直羸弱,曾有大夫断言活不二十。
而太傅的正君为了给女儿祈福,每年的腊八节都会在城外施粥,桑宁她们二人也就打算在那一天去见一见这位太傅大人的正君。
她们施粥,桑宁她们决定义诊。
一开始,姚愿并不建议这么做。
她能够控制瘟疫,是因为梦里神仙给了药房子,但看病可不是一个梦就能解决的。
桑宁让她把心放回肚子里,既然是神仙托梦,神仙怎么可能会只给她一个治病的法子。
说来也是凑巧,桑宁他们背着药箱刚到城门外没多久,就遇到位百姓突发旧疾。
桑宁几针下去,那人转危为安。
第224章 妻主(12)
待桑宁站起身,围观群众纷纷叫好,人群之中的太傅正君也是用赞许的眼光看她,与旁人一起称赞,如此年轻医术却是如此高超,当真是难得。
桑宁二人只是客气地颔首,并没有主动过去攀谈。
太傅府的人施粥是一连三日,不着急。
到了第三日,随着桑宁一同坐诊的姚愿有些坐不住了,视线频频往粥棚那里瞄,她坐在桑宁跟前,压低嗓音说:“今天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要不要过去?”
桑宁用着仅两人才能听到的声音说道:“不急,咱们小老百姓哪能有那个胆子和官家说话,老老实实坐着,有些人你不去找他,他也会来找你的,有些人就算你真上赶着去找他,那也只是徒劳。”
可是,这些人又怎么可能主动找她们这些百姓?
太傅府的人收拾着粥棚。
下人搀扶着太傅的正君上了马车,马车却不是直接进城,而是停在了一旁。
过了有半个时辰,马夫才驾车离开。
姚愿心里顿时空落落的。
走了……
还有机会见到那些人吗?
桑宁似是没有看到她的失魂落魄,只是安心地为排队的人看诊,时间一点点流逝,桑宁揉了揉酸疼的肩膀,赶在太阳下山前进城。
她前几日给谢匆和李父都定制了一套冬天穿的长袍,掌柜的说是在那些半成品上加工一下,三五日就能做好,她现在就是去看看有没有完工。
一路上姚愿都沉默。
桑宁看到了一个卖烤番薯的小贩,买了份番薯,掰成两份给了姚愿一半:“别苦着一张脸了,你要是真等不及,现在就是那太傅府,告诉太傅大人,你能救她的女儿?”
“我哪能啊,我这双手救不了人。”姚愿抄着手,闷声嘟囔一句。
“假如你有更好的法子,也可以直接说出来。”
她苦笑一声:“要真是有更好的法子,也不至于出个门都畏畏缩缩的,连腰杆都直不起来。”
桑宁摊手:“祖宗,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说怎么办吧?”
姚愿不再说话。
刚进了裁缝店,那掌柜的就满脸笑意的迎上来:“李娘子,这不巧了,你的衣裳做好了,我正想着差伙计给你送过去呢,风就把你给吹过来了。”
姚愿斜靠在门框上,懒洋洋看着两人攀谈,反正也和她无关,她就没有上前,直到桑宁拿了套衣裳过来在她身上比划了一下。
姚愿诧异抬眸,就见对方眼底流露出满意的神情。
“看来我的眼光不错,这个颜色很衬你的肤色,自己的衣裳自己拿着,一会儿提醒我去买串糖葫芦,上次看谢匆盯着别人的糖葫芦,回去给他带一串。”她语调随意,说完就转过身继续和掌柜的聊天。
姚愿低头看了看怀里柔软舒适的衣袍,随后又抬头看向那道高挑纤瘦的身影,眼中闪过异色的光芒。
她还真是和自己之前见过的人都不一样,对一个人的好仿佛真的就是随手一件的小事,完全不值得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