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子里问的第一个人就知道麦子,那人指着一栋红顶的小土房:
“那是张寡妇的狗,平时老爱往外面跑,您不用管, 太阳下山的时候它就自己回去了。”
“原来是翠芬姐的。”
李琢光在走过来的这段时间里补全了世界背景, 她这次是下乡扶贫的干部,主要任务就是给这个村子的村民脱盲, 今天是她第一次来村里。
张寡妇是她的任务目标之一。
她把小狗放到地上,那小狗在她与村民之间来来回回地转,村民也满脸笑意地蹲下来摸狗的脑袋。
李琢光弯下腰,双手撑在膝盖上:“麦子也太亲人了,我都怕哪天跟着坏人跑了。”
村民抬起头:“您二位就是给咱们上课的老师吗?”
李琢光:“对,请问您是?”
这人长了一张憨厚老实的脸,听用词似乎也不是不通文墨的人。
李琢光的世界大纲暂时看不了这么细节的部分,但她猜,眼前这人可能是村长或者村里的干部。
这人穿着一件土黄色的棉袄,又黑又粗的头发整齐地盘在脑后,圆润的指甲剪得干净,指甲缝里也没有夹黑泥。
注意到李琢光在观察她的穿着,她笑了笑:“我呀,我叫于丽珍,村里的辣椒厂就是我办的呢。
“我识点字,但也不咋地,就是早早出去混社会,才没啥口音。
“今年新买的衣服嘞,都说我穿着这件很精神。”
“确实很精神。”
李琢光早就听闻村里能脱贫靠的都是一个辣椒厂,在世界大纲里有写这个厂长其实大字不识几个,娶了个老公是读书人,帮她看合同。
平时谈合同就靠她能喝酒,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出过差错,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更何况若是一直依靠别人看合同,哪天她莫名其妙把辣椒厂卖了都不知道。
可她又不能大张旗鼓地去学,自己偷偷借用值班的借口在办公室里学扫盲教材也学得一知半解,合同里的专有名词都对不上号。
恰好最近开始搞扫盲运动,来的老师似乎还要指导她们搞直播。
她是从城里的大人物那里学到的,这样既可以不动声色地让自己学习识字,也可以一手带起她自己的「亲信」。
她之前一腔孤勇,觉得能喝酒就能闯,现在年纪大了,沉淀下来,她觉得还是需要有几个信得过的亲信。
“我带您二位去看看村里安排的学校吧。”她说着,就站起身带着李琢光二人往村里的小广场走去。
辣椒厂让村子里整个翻新,在村子偏南的地方安排了一片广场,平日里有什么节日活动或是表演都在这个广场。
现在广场旁边已经堆了好几张桌子和椅子,地上还摆着一张崭新的黑板。
于丽珍说:“就等您二位来哩,您二位啥时候有空,我们这边随时可以开始的。”
“我们也是随时可以开始。”李琢光说,“那咱们就明天下午……五点半吧?辣椒厂是五点下班对吧?”
“是哩!”于丽珍咧开嘴,露出一口整齐的牙,“老师二位怎么称呼?”
“哦,我姓李,李子的李。”李琢光再指指身边的芮礼,“这位姓芮,芮是……呃……”
考虑到眼前的人好像也不识几个字,李琢光想用于丽珍知道的词组举例,但想了半天也没想到芮能和哪个字组词。
“没事儿,我先记个音。”于丽珍也发觉了李琢光的难办,“等教到这个字了,您再同我说。”
李琢光连连点头:“好嘞好嘞。”
于丽珍往四周看了看,从袖口里拿出一个沉甸甸的红包递给李琢光,压低声音说:“老师,能不能拜托您二位一件事?”
“什么事?”李琢光把红包推了回去,也放轻声音,“您有事说事就行,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肯定能帮就帮。”
于丽珍道:“害,就是我这儿有几个人,到时候能不能拜托您,主要关照那几个人?”
关照?看于丽珍的表情,应该是真的多照顾一点。
李琢光懂了于丽珍的意思,但她也不好直说:
“咱们这边都是一视同仁的,不过她们若是有些不太适应的地方,我们会多照顾一些的。”
于丽珍立马了然地笑起来,把红包收回自己的口袋里,道:
“诶是是,她们都有些笨,这普通人十分钟能学会的事,她们都要学个半天的,真是头疼。”
李琢光点头:“好,我知道了,你到时候告诉我都是谁,我会多照顾一下的,我们扫盲工作绝不会落下一个人。”
于丽珍笑意灿烂却多少夹杂着一些尴尬,她似乎还有其它的顾虑,却不好说出口。
最终她只说:“那就麻烦李老师与芮老师了。我带您二位先去住处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