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源氏物语的女官生活(92)

作者:春秋知我 阅读记录

不管她们是照顾朱雀帝也好还是回娘家看望太政大臣、甚至自己休息都好,不用担心她这个老太太,她熬得住。

胧月夜和丽景殿女御感动得眼泪汪汪,依依不舍地告别了。

那压力会转移到谁身上呢?淑子已经不受控制了,源氏又远在天边,自己的身体还不争气。

皇太后死死盯着浩浩荡荡的法师和稀稀疏疏的医师们。

她一声令下,所有为她祈福的阴阳师都被要求必须赶走妖孽,让她痊愈;医师们则要全力以赴精心治病。

但这种医闹行为又加重了法师医生们的不满。

近江大师松了一口气,悄悄减少存在感,暗想幸亏自己按照典侍说的没有出头。

北山那边请来的高僧天团十分卖力,一群平均年龄六七十的老头子们在清凉殿前群魔乱舞,曾经桐壶帝观赏优雅舞蹈的舞台成了高僧们的专属秀场。

高僧头头,一位慈眉善目的阿阇梨(即得道高僧)表示,皇太后郁结于心,又冤魂缠身,引来小鬼作祟,祸及亲人,必须放下尘世俗务,潜心修行。

最好和藤壶皇后一样出家侍奉佛祖才能痊愈。

皇太后被气得七窍生烟,一个“滚”字蹦到了喉咙口又被生生咽下。

不能对大师不敬,皇太后反复洗脑自己,不然她真害怕自己忍不住打人。

这位循子夫人十分信赖的高僧头头,也是紫姬的亲舅姥爷表示,你这个患者不听我的,那我也没办法。(注)

带着一群出家修行的老贵族和尚们潇洒地打道回府,挥挥衣袖不留一片云彩。(注)

皇太后还没恢复精力找这群秃驴的茬呢,就接到噩耗:父亲太政大臣去世了。

这下她彻底舞不动了,甚至觉得高僧不愧是高僧,言之有理,真的开始在病床上考虑出家的事情了。

病情加重的朱雀帝又觉得高僧比医师有用,也顾不得自己那点小心思了,又把北山这群大爷和尚们请来了。

一通大神跳下来,大师们也提出了同样的出家的建议。

朱雀帝当然不愿意,提出质疑之后他发现,这些大师就像是人机一样,只会重复前面出家的话。

令人头大。

偏偏在这时候,天公不作美,京都下了数十年不遇的暴雨。

无数贫苦人家的草棚被大雨冲烂,矮矮的房子散成碎片,和他们经营多年的梦一起,散在瓢泼雨幕。

面对流离失所的众人,朱雀帝拖着病体下达旨意,准备修建房屋、安置难民。

但比他速度更快的是淑子。

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淑子就开放了源氏的一座别院,给难民们入住,妇孺优先;同时派弟弟们带领侍卫帮助仍有生存之地的百姓修缮房屋。

在紫姬和循子的帮助下,那个一直被好好经营的粥铺开始发放稀粥,给饥肠辘辘的难民们充饥。

小路掌侍也在内里分拣好药材,熬成汤药后命侍卫分发出去,防止未来可能的疫病。

于是,属于朝廷的官员还没有动作完全,淑子这个小朝廷就已经基本完成了灾后的补救工作,拿着内里的资源给自己赚了一波大大的名声。

“循典侍一定是神明转世、拯救世人,我以后要天天为她祈福!”

“隔壁的,你不是会做木工吗,回头给我们做一个典侍大人的雕像吧,我每天拜一拜她。”

“我也要我也要!”

“啊?”老实的木匠摸不着头脑:“可是我不知道典侍的样子啊。”

“她不是住在七条院吗?我们可以问那边的人啊。”

无数人感恩戴德,对着内里和七条院的方向跪拜,拜他们来之不易的生机。

为了名头更响亮,旨在扩大舆论的淑子没有隐藏源氏的功劳(出钱出房子),于是也有不少人怀念当初“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注)的英俊风流的源氏公子。

“帝王无德,家国不幸啊!”有些大胆子的文人回忆起源氏和风调雨顺的先帝时期,泪流满面。

得知了舆论四起、局势开始不受控制的皇太后:大逆不道,越俎代庖!

她撑着自己头晕眼花的病弱身体召集了家中的子弟,就像当年放大招让胧月夜进宫一样,在这些还盼望自家女孩能诞生皇子的娘家人面前放出自己酝酿的完美计划。

“我准备劝说朱雀退位,顺势废掉冷泉的皇太子之位,让亲近的八皇子登基,立承香殿的皇子为皇太子!”

包括皇太后的兄弟们在内的官员们都大惊失色。

虽然他们都知道为了日后的荣华富贵,不亲近的冷泉皇太子早晚要被处理,可是在这多事之秋……

“会不会太突然了?”丽景殿女御的哥哥小声问话。

自家的女孩们还没有生育呢,将日后国丈的位置白白让给承香殿女御的父亲,真是不甘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