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要如何安排,实在有些难办。
最后,古将军还是决定放他离开。既不可杀,又不可留的。那就让他走,离开大营,去哪里都可以。
安都知晓自己身份尴尬,不想贾瑭难做,思来想去的,最后答应离开。
贾瑭送他出关,与他道歉,“对不起。”把他的家弄没了,现如今还不能让他呆在大周。
安都摇头,“是我们错了。”
“打算去哪里?”
“往东边走。”若是他去凉州那边,怕是会遇上三王子与四王子的人,到时候可就是送命去了。
贾瑭沉默了,过了一会,他拿出了一张一百两的银票,还有二十两的碎银子,“这是作为小时候玩伴送的。不要推辞。”
安都默然接受,还飞快地擦了一把泪,“我以后能去京城看你吗?”
“可以。不过得先给我写信。”贾瑭想了想,道:“你去东边也好。那边有个小城,许多身份有异的都在那里停留,甚至在那里居住的。”
“好。那我走了。保重。”
“嗯,保重。”
安都上马,最后看了一眼贾瑭,轻喝一声,尘土飞扬间,很快消失在茫茫大地之上。
贾瑭也上马,扭头回了营。
他们都知道,这辈子,可能再难相见了。方才的话,很多都是场面话罢了。
因为两族的对立与恩怨,他们这辈子不可能当兄弟。安都后来也明白了,所以才会放下他的执念,不再想着与贾瑭当兄弟。
又过了几日,朝廷派来了钦差,正式在阿瑟里与凉州交界之地建立了两座新的边城知墨城与归与城。这两个地方,恰好就堵住了凉州与原来阿瑟里接壤通口。堵住了这两出口,就是将凉州与其他的番邦挡在了两城之外。
这两座城,一建,就是十二个月。到了次年年底,城池才建成。城门高耸,城墙坚固,稳如泰山。
那些百姓看着它们,心有感慨之余,更多的是安心。有它们挡着,他们的家就更加安全了,再也不用担心半夜睡着时,就被那些凶狠的番邦人把自己当成两脚羊抓了去,从此命贱如鸡鸭。
看着忽然抽噎哭泣的百姓,将士们有些手足无措。他们可没有虐待打骂他们,也没克扣他们的粮食工钱,怎么就哭了?
贾瑭却是理解。这些边城百姓过得实在太苦了。
就好比先前被换回来的百姓,因为自己的孩子被扣押在阿瑟里。他们去求原来的边城守备,反被恐吓。那可真是让他们觉得活得不如一头牛羊。
不过,那个守备也被皇帝下旨罢官了。
皇帝的意思是,如此不爱护百姓的,官位坐得再高,也不过是拿百姓当货物。如此官吏,不要也罢了。
在贾瑭心里,皇帝当真是极好的皇帝了。收复了这片土地后,平日里精打细算的他,当即就拨了银子来,令他们修筑城池围墙,将百姓护在里面。若非真的担心劳民伤财,他是不知道,皇帝都想要修个小长城了。
而凉州王看着仿佛忽然间矗立在天地间的两座高城,心里凉飕飕的。总觉得明日,自己的凉州城就要兵临城下了。
也怪他们凉州立身不正。它本来也是属于大周。只不过当年大周乱哄哄的,他就趁机将凉州独立了出来。这么多年来,他就一直担心着。
但叫他将凉州拱手让人,那是绝不可能的。只要一天没攻打凉州,他就守着凉州。
腊月初十。边城布防全面安排妥当。新的边城里,已有百姓迁居入内,慢慢地城里就有了生气。
见事情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着,古将军带着贾瑭、万将军,领着大军回京。
回到京城那天,恰是小年,腊月二十三,送灶王之日。整个京城都是热闹非凡的。小孩儿的欢笑声,夹杂着几声哭闹,在爆竹声了里,显得温馨喜人。
这一幕幕的叫贾瑭等人觉得,自己在战场的厮杀,都是值得的。
皇帝带着大臣们就在城门口等着。
这也是皇帝少有的亲迎将士凯旋归来。
古将军、贾瑭等人领着将士们单膝跪拜。
很多底层将士们,是第一次见到皇帝,都很好奇的想要去看皇帝。
黎公公见此,有些不悦,正想呵斥,却被皇帝拦下了。
皇帝甚至是走到贾瑭身边,才叫他们起身,还道:“都抬起头来。让朕好好瞧瞧咱大周的勇士功臣们!”
将士们趁机瞧向皇帝,个个飞快地瞧了皇帝一眼,便不敢再看。
因为这次古将军他们立功实在是大,皇帝便不吝赏赐,都给他们送了布匹或者米粮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