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之长房继室子(132)

作者:衡林林 阅读记录

第一场是为正场,考的是四书文两篇,五言六韵的试帖诗一首,题目、诗、文格式写法皆有定律,且整个卷子字数须得控制在七百字内。

这场试,贾瑭自认为考得不错,毕竟还不如往日在书院里被老师考校那般累。

只是等次日等贴榜出来后,贾瑭得了第二,得了第一的,似乎是某个书香子弟,第三的是一个寒门子弟。

之后的每场考试,前三名就是第一场的前三名,包括贾瑭在内。

第二场招覆,亦名初覆,得了第三,许是哪里理论不够严谨。第三场再覆,又得了第一。而那个寒门子弟就得了第三。

到了最后一场连覆,考的是经文、诗赋与骈文,还得了第二。

几日后县试结果出来了,案首便是那个书香子弟章彦,而贾瑭位居第二,第三的仍旧是那个寒门子弟,颜惠聪。

贾瑭考过县试后,觉得自己小小一个县试,才只得了第二,若是往后更难的府试、院试,若是再不用功些,岂不是有落榜之危?

也不知在京城参加童生试的柳云池柳二哥考得如何。

当年与他一同在书院念书的三人,老大卫若清去年已是考了秀才,就等着今年与贾瑭一起参加乡试。而柳云池与贾瑭同岁,便是今年参加的童生试。只是柳云池祖籍在京城,故只在京城考。以柳云池的学识与用功,定是能考上的。若是自己没考上,岂不丢人?

于是,向来在学业上只下五分功夫的他,当即用上了练武的那股劲头,温习了两个月后,果真把府试案首给拿下了。

成了童生了!

少年心性的他,在人前还绷得住,回到别院后,却是耍了一套剑法,才把心中的愉悦给压下去。

府试得了案首的消息传回到京城后,贾赦高兴极了,对贾琏说,“以后,琏儿看书有不懂的地方,说不得问瑭儿便可。”

贾琏也是乐呵呵的,“父亲说的是。等瑭儿考了举人回来,我这个做哥哥的,自然是更高兴,毕竟以后说不定有个状元弟弟给我解惑。”

与王熙凤一样,贾琏说起奉承人的话来,那真是让人听着就舒坦。

贾赦如此,邢夫人亦如此。

王熙凤虽然遗憾于自家爷们没能考个举人进士回来的,但如今他做个五品的官,年纪轻轻的,往后肯定有得升,再加上这板上钉钉的爵位,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于是她的吉利话也是滔滔不绝,把贾赦与邢夫人都哄得眉开眼笑的,贾赦还给贾琏送了一只名贵的砚台,好叫他以后即便不考学,也要好生读书。毕竟皇帝就喜欢读书的人。

说完贾瑭之后,贾赦就问起贾琮的学问来。

贾琏沉默了一会,说:“琮儿他学习天赋不如瑭儿,又只京中寻常书院念书,他的先生说,等明年再去准备童生试,磨砺一番,等三年后再考虑乡试。”

“怎的这般差?”贾赦有些不满意。

贾琏佯装咳嗽一声,为贾琮解释了两句,“虽说谁都能读书,但会不会读,天赋就是老天给的。不是谁都像瑭儿那般,文武全能的。”

这话贾赦爱听,就不再嫌弃贾琮学得慢,还吩咐邢夫人与王熙凤,要保证贾琮学习、吃用的用度,“不能太省了,省得饿着冷着他,学不进去。”

而贾政那边听说了贾瑭顺利过了府试后,还哼了一声,讽刺地说道:“还有院试呢。院试过了才是秀才。可别只拿个童生回来。”

可他却是忘记了,自己连个童生都还不是呢。贾母得知贾政的话,长叹一声,有心叫贾宝玉读书,却被他哄了两句,便放下了。只是希望她亲自去牛国公府求来的庶女,能管束着宝玉上进。

此时,贾母丝毫想不起被她与贾宝玉连累得与卫国公家公子退婚的史湘云。

而黛玉与月皇叔得知了贾瑭顺利过了府试,取得童生名头的消息,高兴得不得了。

“夫君,瑭儿六月就要考院试,父亲正好五月休假归乡祭祖,不如我们也一同随父亲回去?也好顺便照顾一下瑭儿?”黛玉先前与萧珉儿聊天,萧珉儿就问过她,多久没回扬州了。若是回去,可否也带她去,她可是没去过扬州的。

黛玉听了,很是心动。恰好前天林如海与皇帝提出了归乡祭祖的事,黛玉就想着陪同父亲一起回乡。

月皇叔点头,“扬州与金陵离得不远。玉儿,岳丈祖籍姑苏,是要去姑苏祭祖?”

“正是。不过也无妨。姑苏与金陵离得不远,坐马车也不过一日便到的。”

“那好。我们准备准备,与岳丈一起启程。”

“好。哎,夫君,珉儿尚未去过江南,不如也带上她吧。左右不过是多个孩子。”黛玉想起了萧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