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庶女杀疯了:嫡姐,我是来报仇的/重生三年后回京,侯府极品死绝了(483)+番外

作者:我爱芝士 阅读记录

他们被天下学子并称我崇阳三圣。

书圣阳山先生、雅圣明月先生以及文圣青山先生。

因这三位先生,每年来崇阳求学的学子不胜枚举,败兴而归的自然也不在少数。

因此为了让这些学子不至于空手而归,每个月初一、十五三位大儒的都会开堂讲学。

这一日,无论你是不是崇阳书院的学子,甚至无论你是不是学子,哪怕是个贩夫走卒,崇阳书院也都敞开大门欢迎。

景瑞二十年五月十五这一日,又到了三位大儒开堂之日。

崇阳书院坐落在扬州仙人山之上。

一大早,上山的路上就皆是书生打扮的人。

一看起来二十多岁的青年,走得气喘吁吁,看到一旁正在休息的三个小子不由得纳闷。

“这位公子,你怎么不赶紧上去,再晚些,阳山先生的课都要开始了!”

那三个小子,其中一个看起来才十四、五岁的模样,穿着淡蓝色长袍,衣摆绣着青竹,虽看不出衣裳是什么布料做的,但绝对不会便宜!

剩下的二人,其中的两人明显是小厮模样的打扮。

但李硕觉得自己绝对没看错,这几人面上一派轻松,分明一点都不累,为何还要半路休息呢!

这扮成学子模样的人正是刚到扬州的沈乐菱。

只见他眉眼一笑,“多谢这位兄台提醒,小弟我第一次来听三位大儒讲学,不太清楚这些...险些就错过了!”

李硕爽朗地一笑,“不要紧,这位公子莫不是专程为听三位大儒的课才来得扬州?”

沈乐菱颔首,“正是!”

李硕笑得更高兴了,也不觉得累了,“这位公子如何称呼,从何而来?”

沈乐菱笑道:“小弟姓凝,名叫知许,这位兄台称我知许即可!”

“‘知君多雅量,许我得清真’,好名好名。知许弟,我姓杨,单名一个硕字,是扬州府学的学生,今日啊......”

他一边热情地给沈乐菱介绍这崇阳书院,一边和他往山上走。

等走到书院门口时,李硕还惊奇了一下,“我与知许弟真是一见如故啊,这一路走来,居然也不觉得累。”

不待沈乐菱说话,就热情道:“走走走,阳山先生的课快要开始了,我先带你过去!”

沈乐菱跟在他身后,无奈地点点头。

心道:大哥的这位好兄弟还真是一点都没变啊!

等他们到的时候,宽敞的院堂早已座无虚席了,沈乐菱两辈子还是第一次听坐到这“学子的圣堂”,心中不免有些别样的感觉。

她四下看了一圈,不由得惊讶地发现居然还有几个头发花白的老先生也坐在其中。

李硕见二人没了位置,气得跺了一脚,但很快又从自己背上的书箱之中,拿出一张纸。

随后又看了眼沈乐菱,狐疑地道:“知许弟,你不会没有准备自己的字迹吧!”

沈乐菱见院堂里刚进来的人,都拿着一张纸往一旁的书童那里去,疑惑道:“这是?难道阳山先生还会一个个给人点评?”

李硕给她道了声歉,急忙将手中的纸也送到一旁的书童的端着托盘之中。

他刚回到沈乐菱身旁,便听到三声钟响,原本沸腾的院堂瞬间安静了下来。

随后每个人的声音都小上了许多。

“好险好险!”李硕也在沈乐菱身旁小声地喃喃道。

然后才回头给沈乐菱解释道:“知许弟有所不知,这阳山先生每次讲学之前都会让身旁的书童收一下前来听课学子们的笔迹,然后随机从里面挑选几张,在课堂之上给予点评、建议。为兄可是见过的有好多学子得到阳山先生的指点后,当场便有了不小的进步!”

“刚刚那声钟响,便是停止收学子字迹,要将书童手上的先送给阳山先生,让他过目的意思。”

他一边说着,眼中流露出了羡慕的神情。

沈乐菱猜想,他怕是那种次次来次次空的倒霉蛋,还想着要不要出口安慰。

不想他突然又颇为埋怨地看了一眼沈乐菱,“哎!知许弟,你说你,既然都来了这崇山书院,怎么之前也不打听清楚三位大儒的讲学的习惯,眼下都敲钟了,白白丢失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

“白白丢失机会”的沈乐菱,只好与他同仇敌忾,郁闷地点点头。

“铛!铛!铛!”

又是三声钟响,这下整个院堂彻底寂静了下来。

不一会,一个看起来大约五十岁左右,穿着黑色绸缎长袍的老人,缓缓走到了高台之上。

他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环视一圈。

被他目光所扫的人,都不由得挺直了脊梁。

一个时辰的时间很快过去。

阳山先生的课讲得极好,众人都觉得意犹未尽之时,阳山先生已然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