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人觉得疑惑的是,吴先生自幼聪慧,见过他的所有人都告诉他,他绝不会止步于秀才,多耕耘几年,还能进京试上一试。
吴先生当年不过十六七岁,为何突然中断了自己的求学之路,选择远离家乡,甚至这么多年都没有回去过?
沈乐菱当即便对吴先生这人产生了兴趣,得知他将自己大半俸禄都捐到了墨云城的慈善堂,生活也极为简朴,沈乐菱对他也是极为佩服的。
最起码,此人不像这世间大多男子一般,一味的认为女子应当听从和依附于男子,甚至还帮其母反抗过其父;也不会像大多有权势的人一样,将底层百姓视为猪狗,在深处得到邵将军的重用后,对穷困百姓依旧保持着善意。
所以,在吴先生猜出自己是无双县这一年发展背后的“始作俑者”的时候,沈乐菱并未一口否认。
甚至在吴先生猜到自己最终的用意时,她还反问了回去。
此刻听到吴先生已经有些愠怒的疑问,沈乐菱也并未回避。
只见她轻声应道:“吴先生在墨云城声名赫赫,阿菱自然有所耳闻了。”
没有否认,那便是承认了!
绕了半晌的弯子,沈乐菱突然如此直接,吴先生有些讶异,沉默良久最终道:“老夫其实并未恶意,只是有三个问题,还请沈小姐如实回答。”
沈乐菱十分坦荡地回视他,“先生请讲。”
第356章 可有不臣之心
“你不怕老夫问下你难以回答的?”吴先生挑眉。
沈乐菱笑着反问道:“先生会吗?”
吴先生想说会,但看着她那双清澈的双眸,最终还是道:“若沈小姐觉得不好回答,那就不答!但还请沈小姐切莫欺骗老夫。”
“这是自然!”沈乐菱回答。
“第一个问题,敢问沈小姐,你们沈家人可是早就知晓今年定然会有旱灾?”
“是!”沈乐菱片刻都没犹豫,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一股风雷在吴先生的脸上一闪即逝,他的牙齿用力地挫着,看向沈乐菱的眼神几乎像是带了刀刃一般,“既然如此,那为何沈家不告知朝廷早做准备,白白让那么多百姓丢了性命!”
沈乐菱好整以暇 地看着吴先生,慢悠悠地道:“阿菱去年到无双县的时候,便知晓这北境的百姓们生活困苦,几乎每一年都有些不大不小的灾害,不是旱就是雪,甚至有时还有蝗虫侵袭。”
“阿菱初来乍到实在是有些不太明白,这些人人都知道的问题,为何就是没有人想着提前做些预防,帮助百姓们有个好收成呢?吴先生不知你可能回答阿菱这个问题?”
吴先生不悦道:“沈小姐莫要转移话题,你知道老夫在说什么!
沈乐菱也不再是有礼有节,只听她冷哼一声,“吴先生还真真有意思,您在说什么,说我们沈家能夜观星象掐指算出去年冬日有雪灾,今年夏日有旱灾。但偏偏我沈家不顾北境百姓死活,这消息谁都没说,只是偷偷提前做了准备,如今趁此收留大批灾民,怕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谋算或野心对吗?”
吴先生不置可否,虽然沈姑娘这话说得着实难听了些,但他的确是如此想的。
“吴先生可知,去年阿菱一家人刚到无双县的时候,家父就带着哥哥将无双县所有的村子全走了个遍,吴先生可知,那时的无双县荒凉成了什么样子,跟着我们一家来的仆人都吓哭了不少。等我爹回来后便去了趟墨岩城,将他心中担忧这年年灾乱的情形跟史城主说后,史城主是如何回答的?”
听闻沈县令去年就去跟史一舟汇报过,吴先生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他脸上闪过一丝愧色。
沈乐菱接着道:“既然史城主不重视,我爹和哥哥心中又实在担忧,这才找到我母亲面前。没多久哥哥他亲自带着人监工,花了好几个月才把每次村子的水利都修了个遍。我母亲听说村里人吃水困难,更是去年就让人在到处找打井的师傅,终于年初才到了无双县。”
“还有那些粮食,去年我母亲听我爹说,这无双县县衙的粮仓居然是空的,担心若是发生灾乱,县衙完全没有能力救济百姓,这才让人运了些粮食过来,原本只是为了让我爹安心,不想,居然这么快就派上了用场!”
沈乐菱的声音很平静,听不出太多的起伏。
忽然,她眉心紧锁,眼中满是困惑地望向吴先生道:“只是吴先生,阿菱想不明白,我沈家为了百姓又出钱又出力,这多灾多难的时刻,将无双县打造成一片净土,怎么得不到您的一句夸赞,反而是不停的试探和咄咄逼问呢?”
吴先生听了“前因后果”后一时哑然,他并未全信沈乐菱这番说辞,但最后沈乐菱的问题,问得他一时答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