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很多底层成员怀疑过,这个boss真的存在吗?
他们能理解组织内只有少数几人能直接联络到对方的特权,却不理解对方连面都不露、像是生怕暴露身份的做法。
胆小谨慎到这种程度的老大,还真的是第一次听说。
好在底层成员不用考虑这么多。
反正谁给他们下令、谁在面前露面、谁给他们发钱,谁就是他们效忠的对象。
高层成员需要考虑得就多了。
高层卧底成员需要考虑得就更多了。
该怎么站队、该怎么往上爬、该怎么隐藏身份,这些问题每天都在困扰着他们。
尤其是在最近这一年多里,因为赤井秀一是个卧底,所以琴酒开始了对代号成员的一次彻底清查。
哪怕是在对方被派去美国后,这种清查也没有停止。
反正真正负责调查情报的是各国情报组的成员,琴酒只要浏览调查好的情报,决定是要直接开枪还是试探一下再开枪就好。
由于东京有一个棘手的敌人,组织在日本的势力重心不可避免得要进行一番转移。
非法交易、医学研究,这些都是可以转移到别处进行的。
但像那些和组织有关的政客、潜入警视厅等重要机构的卧底,他们没办法转移,更不可能随便离开东京,所以依旧有一部分组织成员甚至是代号成员还留在东京及其周边活动。
这一部分代号成员,琴酒在来到美国前还在调查当中。
但中途插了个前往美国,又一直在和朗姆、FBI拉扯,他对东京那边成员的调查就暂时搁置了,只将和苏格兰有关的那个贩毒案交给了警视厅的卧底去办。
如今都快过去一年多了,琴酒自己也快要忘了那个命令时,那名卧底主动发来了邮件。
并不是关于苏格兰的身份问题,而是由警视厅公安部经手的另一起案件。
——日本公安抓到了国际通缉犯普拉米亚,卧底想要询问一下组织对其的态度。
普拉米亚的能力毋庸置疑,不管是身手、**的能力还是心狠手辣的程度,都完美符合组织招揽人才的条件。
但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对方,就知道这个人只适合单打独斗,根本无法加入任何一个组织。
琴酒每天抓卧底就够累的了,实在不想在前往任何一个据点前,还要检查一下所乘坐的车辆、所前往的据点是否被安了炸弹。
回复了卧底消息后,琴酒突然想起之前下达的有关调查苏格兰的命令。
苏格兰的情报乍看之下是没问题的,唯独那个贩毒团伙的暴露原因是个未解之谜。
卧底很快回复了消息。
——大哥,当年的毒品案确实有问题,卷宗里完全没有写明警察是通过哪种渠道得知毒贩行动的,原因我还在调查。
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大可能是为了保护提供线索的人。
而能够提供足以剿灭一个团伙的线索的人,除了潜伏的卧底再没有别人。
但就算是不方便透露真实身份的卧底,也该在卷宗里提到一些。
像这种完全抹去痕迹的,很可能代表着这个人还在继续执行卧底任务,所以需要从所有的方面抹除他的存在。
苏格兰……
如果对方真是卧底,那确实隐藏得够深的。
相比起那些身世清白的家伙,有过一次案底的坏人更容易得到组织的信任。
这种无法伪造的生活痕迹就是一个人身份,性格的最好证明。
如果不是赤井秀一的暴露,琴酒不会升起将所有代号成员都彻查一遍的想法。
而普通的情报成员,在看到苏格兰过去是个毒贩的情报后,基本不会再深究下去,又怎么可能怀疑他是公安卧底。
收起手机,琴酒并未再给远在东京的警视厅卧底发去什么指令。
从毒品案着手调查也就只能查到这点东西了,他不能指望警视厅卧底会撞大运找到没有被抹除的卧底的资料。
况且也不需要再寻找了,他们不是那种需要确凿证据才能抓人的警察。
只要怀疑合理,为了安全,他就可以对苏格兰动手。
发邮件给了boss。
琴酒起身,联系伏特加去订返回东京的机票。
原本他的打算是只要boss不下达命令,他就会一直待在美国。
赤井秀一带给他的那份耻辱,他永远不会忘记。
但在怀疑苏格兰是卧底后,他就改变主意了。
*
——有任务,集合地点在群马县……
群发的邮件很快得到了几位代号成员的响应。
刚从美国回到日本的琴酒看着苏格兰的回复,嘴角扬起一抹残酷的冷笑。
boss早已回复了邮件。
对于可疑的代号成员的处理方式,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对方同意了琴酒的决定。